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B.明朝国力强盛
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2 . 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代文帝和景帝时期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B.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C.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D.减少政府财政开支
3 . 明朝嘉靖时期,实行“一条鞭法”,以银纳税。最开始在南直隶和江浙试行,较为顺利,而后在北方推广,却出现了官员和农民共同抵制的现象。能够保障此政策有效合理施行的方法是
A.建立统一的税收法律体系B.根据南北经济差异调整政策
C.派遣宦官镇压北方的官民D.宣传纲常名教加强思想教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4年,清政府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1911年,清政府召开学部中央教育会议,正式将“官音”定名为“国语”,并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这些举措
A.顺应了强化君权的趋势B.根源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C.缓解了尖锐的社会矛盾D.有利于加强民族的认同
2021-11-01更新 | 833次组卷 | 15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我国领导人今年内(1978年)访问朝鲜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一系列国家,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完成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谈判。这些外交成就
A.成功瓦解了美、苏对华敌视政策B.是中国强大国家力量的世界显现
C.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D.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国际环境
6 . 宋朝以后,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理学影响基层教化主要表现在
A.通过书院讲学传播B.乡约与法律合流
C.深入乡约、族规和家训D.司法活动援引理学理论
7 . 有学者指出,西汉王朝的和亲政策不是妥协的、屈辱的、缓和双方矛盾的政策,更不是企图通过联姻来建立一种罢战言和的政治关系的政策,而是一种凭借西汉经济、文化优势去臣服匈奴的进攻性政策。这一观点关于和亲政策的合理性在于
A.少数民族逐渐归属中央政府的管理B.解决了双方长期积累的分歧与矛盾
C.促进了双方和平性的民族交融局面D.形成了处理民族关系方式的多元化
8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国家管理中的问题更加复杂,原来的“国家干部”缺乏科学分类,出现大量外行管内行的现象用人缺乏法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这说明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原因是
A.旧有干部制度的废除B.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C.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D.提高政府效能的选择
2021-10-12更新 | 575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商君书垦令篇》说:“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之数,赋而重使之,则辟淫游悔之民无所于食。”据此可知,商鞅旨在
A.打击贵族势力,发展农业生产B.限制商业发展,维护小农经济
C.奖励开垦荒地,按人口征赋税D.废除井田制度,保护土地私有
2021-10-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在美国的支持下,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务,段祺瑞则前往天津成立“独立各省总参谋处”,鼓动各省军阀脱离中央,试图通过武力罢免黎元洪。以上史实说明
A.军阀混战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必然走向
B.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军阀间争权夺利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未能实现民族独立的根本原因
D.黎元洪与段祺瑞的争端是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的直接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