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最早发现煤和利用煤作为燃料的国家。中国古籍中“煤”有很多异名,如黑丹、乌薪、炭石墨、石炭等。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五藏山经》中称煤为石涅。中国开采煤始于西汉,在汉代史籍和冶铁遗址中都有证明,汉代炼炉内和旁边发现有煤渣,证明我国在西汉已经用煤冶铁了。而大规模开采及普遍使用煤炭,则见于北宋末年的记载。煤产地已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东、辽宁等地,煤用在烤火、冶铁、熔铜、铸钱、烧砖、炼油、化石等多个方面。石炭的运输工作及物价成为当时政府关切的问题,“其为利益,尤倍平日”……对煤的勘探和采掘,从宋元开始,由欧洲来到中国的很多旅行家,介绍到欧洲,给欧洲人提供了怎样提取廉价燃料的方法。

——摘编自吴晓煜等《中国古代煤炭开采史》等

材料二   英国的煤炭市场始于十三世纪或更早,兴于十八世纪,在十九世纪末开始走向衰退。燃煤发电在英国持续了上百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煤炭仍然提供了全国电力70%的能源。研究英国的经济,没有什么比研究英国煤炭更能透视出表面上那些治乱兴衰之下的本质内涵了。……1917425日,英国国家电力公司宣布停止使用燃煤供电一天。这是英国自1882年启动世界第一台燃煤发电机以来,首次连续24小时未使用燃煤供电。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创燃煤发电的国家,英国在告别燃煤发电、实现能源转型方面也走在前沿。停止使用燃煤供电一天,近一半的电力来自天然气,另外约1/4来自核电,剩余的电力来自风力发电、生物燃料发电及进口的电力。

——摘编自芭芭拉·费里兹等《煤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利用煤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煤炭市场兴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能源发展变化的积极意义。
2021-12-0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国语·齐语》记载,管仲规划士乡十五个,工商之乡六个,每乡有两千户,以此计算,全国有专业军士三万人,职业的工商臣民一万两千人(均以一户一人计算)。此外,在野的农户有四十五万户。该规划表明当时齐国
A.农业经济高度发达B.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细致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按职业管理社会各阶层
3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明史·舆服志》记述:1381年明政府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1506年又“禁商贩、仆役、倡役、下贱不许服用貂裘。”1521年还规定“商贾、技艺之家器皿不许用银。”康熙时纂《江西志卷172》记述:清代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饶州、吉安、抚州四府,原先“岁额无多”,但“有司假以侵渔,吏胥又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

材料三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多。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来购之。故郡城西郊广开袜店百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营生,日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一便民之新务”。(注:所谓暑袜,就是夏天所穿较为轻薄的布袜。)


(1)据材料一,雍正是怎样划分“农工商”地位的?指出其如此划分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明、清统治者是如何对待商人的?
(3)材料一、二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经济原则(观念)?指出这一原则(观念)开始确立的标志性史实。
(4)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新生产关系?这种新生产关系是如何运作的?从经营者、生产者、生产过程几方面简述。
(5)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新生产关系”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021-07-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宋官修兵书《武经总要》里记录了3个制造火药的处方,根据不同的军事需要配置不同的火药;《金史》也记载了宋、金战争中发明的“霹雳炮”威力很大,火药发作声如雷震。这些记载集中反映了
A.火药武器成为主流兵器B.时代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C.战争决定了科技的性质D.火药改变了战争的走向
20-21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什库天主教堂的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清朝大臣刚毅却说:“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他们对义和团的不同描述主要是由于
A.所见所闻不同B.社会阅历不同C.时代观念不同D.立场视角不同
2021-09-08更新 | 321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战略”,该战略将经济增长点放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机械制造业上。据有关资料记载,1987年苏联重工业比重超过了战时1945年74.9%的最高水平。这一战略的实施
A.背弃了科学社会主义B.夸大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带有严重主观随意性D.加剧了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