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据记载,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学生在家乡制定了《乡约》,涉及多个方面,主要有:惩罚酗酒、赌博、打斗、失信、诬陷、偷盗、浪费、不务正业、结交坏人等;遇到灾害、疫病、穷困、孤苦、被诬陷时互相救助等等。这些规定(     
A.加强了地方割据的趋势B.反映了理学世俗化的倾向
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能力D.完成了儒学理论化的任务
2 . 据《三辅黄图》记载,咸阳城的宫殿布局“因北陵宫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天帝所居住的宫室);渭水贯都,以象天汉(天上的银河);横桥南渡,以法牵手(织女牛郎鹊桥相会)。”咸阳城的这一布局说明了当时
A.“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政治思想
B.“尊卑有序,等级森严”的宗法关系
C.“皇权至上,君权神授”的统治思想
D.“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观念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记》中记载着关于秦朝建立后,在制度建设方面出现了如下两种不同观点:博士淳于越认为:商周历经千年,大封宗室子弟和功臣作为王室的藩篱。现在陛下坐拥海内,然而宗室子弟却沦为匹夫,若有犯上之臣出现,陛下便没有了依托。此外,不遵守古制而能长久者,这是从来也没听说过的。

廷尉李斯认为:西周虽然大封宗室,然而他们的后代却关系疏远,以至于相互攻击如仇儺,诸侯之间更是相互征伐。现在陛下实现统一,大兴郡县,对宋室子弟和功臣们用赋税予以赏赐,这样也能够轻易地控制他们。让天下人不怀有二心才是治国之略,分封诸侯只会给国家带来纷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文献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峰,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该文献所涉及发明产生的影响是
A.使信息记录传播有革命性进步B.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保证
C.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条件D.为欧洲文艺复兴出现准备条件
5 . 《周易》称神农氏将木头切削、弯曲成末相来耕地;春秋时期的《国语》记载当时已经用铁来制作头,铲子等农具:同时期的《左传》记载当时在河南地区粮食作物已经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增加了土地利用效率。这反映了
A.铁质农具的普遍使用B.土地私有制广泛确立
C.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D.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6 . 据记载,勋贵功臣可用铁券免罪免死的次数在明朝之前一般在7-10次,其子孙可凭祖上的功德免死1-3次,明初功臣的免死次数最高者徐达仅3次,其子孙的免死次数一般在两次以下。这表明
A.铁券的实际效用在降低B.铁券制度遭到了破坏
C.铁券是加强皇权的工具D.皇权与贵族矛盾激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汉)赵过始为牛耕。”唐代贾公彦在《周礼里宰疏》中认为:“周时没有牛耕,到汉代赵过,才教人民牛……郑注认为周时已有牛耕。”李剑农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稿》则认为:“犁耕始于战国时。”据此可知
A.三者对牛耕认识存在分歧B.古籍对牛耕的记载有误
C.史料所属年代越近越可信D.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8 .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张根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岁漕米百二十万石给中都。”《宋文鉴》载,元丰前“天下之财,下自郡县而至于转运”,转运以总财赋运输中都。这说明北宋转运使的设置
A.有效防止了官员贪污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D.适应了向外输纳岁币的需要.
9 . 关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结论
A《史记》记载:“然张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促进了西南边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B唐蕃会盟碑记载:“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C《元史》记载:“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基本奠定
D《清高宗实录》记载:1762年,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伍,广辟屯田。”说明了清代对疆域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A.AB.BC.CD.D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语》中记载:对于战争和疾病,孔子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把人的生命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未知生焉知死”,与其关注死不如把眼光放在当下,积极创造生命的意义。强调理性看待生命,追求“孔颜乐处”的人生境界,面对困境时能够泰然处之,自得其乐;面对生命的差异,先秦儒家追求“和而不同”。

——摘编自《论语》等

材料二   想评述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的产生的历史学家和想评述无情地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们的行为的历史学家,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在前一种情况中,那位历史学家可能会说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进步的事实;而在后一种情况中,那位历史学家则一定会对人的苦难表现出同情。这是不是意味着一种价值评述的两重性呢?

——摘编自(波兰)耶日·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先秦儒家生命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进步”与“苦难”主要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