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成为“社会运动的主潮”。据统计,30年代参加这一运动的团体或组织有600多个,试验区有1000多处,“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背景,有的是社会团体,有的是政府机关,有的是教育机构;其思想有的左倾,有的右倾,其主张有的如此,有的如彼”。运动者企图通过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提倡合作、办理地方自治与自卫、建立公共卫生保健制度以及移风易俗等措施,达到“复兴农村,振兴民族”的目标。运动在得到广泛赞誉的同时,批评也不少,有学者认为乡建工作只能解决枝节问题,农村土地占有的不平等与国际经济体系的不平等是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自此之后,乡村建设在中华大地上就从未停息过。

——摘编自徐秀丽《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材料二   建国后,新解放区极其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在土改开始阶段,党的干部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但有调查表明,在有些地区只有40%的农民加入了农会。19506月,中央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以指导这项工作,新的法律肯定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和“为工业化铺平道路”的观点。1950年夏末,关于农村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力量的报告引起了领导人的注意,同时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加剧了社会紧张,导致新的土地方案强调阶级斗争与动员群众。新方案的重大步骤是确定全村农民的阶级成分,然后没收和重新分配地主的土地和生产性财产。土改工作组还从贫农和中农中吸收大量的新领导,通过诸如“诉苦会”和公审等方式,动员全村反对地主。土地改革将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决定性的事实是,农村旧秩序已经证明毫无力量,农民现在可以满怀信心地支持新制度。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新旧两个时期的乡村建设中得到的启示。
2 . 现代中国外交。

材料一   19502月以后,美国对华政策逐渐趋于强硬和公开敌对。2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此之前,中国政府接管了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的房产。美国国内以歇斯底里反共为特征的麦卡锡主义开始肆虐。后来艾森豪威尔政府结束了朝鲜战争,但在敌视新中国方面比杜鲁门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一段时间内采取“放蒋出笼”的政策,鼓励、纵容国民党军队对大陆沿海进行军事骚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两次台海危机中,中美双方虽在言辞上一再严厉警告对方并表达了绝不在原则问题上与对方妥协的决心,但双方开始显示出了不使事态发展演变为战争的某种意愿。在1958年台海危机期间,毛泽东一再下令,要求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只打蒋军,不打美军”。当时美国正专注于欧洲事务。因而美国方面对危机的反应令人寻味,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遣第七舰队为向金门岛运送物质的国民党舰只护航,但同时他又命令美军护航船只不得进入沿海3海里以内,以免擦枪走火。

——摘编自刘凤瑞《战后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材料二   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出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继之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佳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中美关系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呈现此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旧中国的工业化始于洋务运动,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始。旧中国的工业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晚清工业化,第二阶段是中华民国时期工业化。洋务派认为,自强的方法只是取外人之长技兴办军事工业,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摘编自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研究》

材料二1895~1937年,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出现了三次浪潮,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一次浪潮为1895~1913年,第二次浪潮为1914~1927年,第三次浪潮为1928~1936年。1895年以前,中国的现代工业以重工业为主,特别是军事工业。1895年以后,纺织、面粉、缫丝等轻工业有较大发展。在1913年调查的21713家工厂中,使用机械动力的占1.60%,不使用机械动力的占98.4%1937年登记注册的工厂有3935家,长江三角洲、江、浙、沪地区占61.91%,山东占6%,湖北占5.2%,青岛占3.8%,而黔、桂、皖等地,或两三家,或四五家。

——摘编自王春雷、王梅春《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三次浪潮及启示(1895~1937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工业化开始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95~1937年中国工业发展的概况,并分析三次浪潮出现的共同原因。
2021-07-18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3040年代。西欧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它的主要标志是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这些斗争超越经济斗争的范围,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统治。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它指导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前进。

——摘编自王学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统治得以建立;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为主要支柱,以帝国主义为主要靠山,不惜以出卖国家利益为代价举借外债,用以维系着对中国社会的统治。

1919年,中国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正在苦闷中摸索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展示了一条新的出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创造性的构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理论,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百年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夙愿。

——摘编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特征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早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比,概括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1-05-06更新 | 48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5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某校学生对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帮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战争的背景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部分):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气候架等,工业品有棉织品、钢铁制品,军事装备有毛瑟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部分):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等材料整理

二、历史的转折

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条约名称签约时间签约背景(战争)历史意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材料三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该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

三、历史的反思

材料四 1843731日,美国公使顾盛来到中国,进呈皇帝的礼品有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但都被清朝官员视为“奇巧淫技”给谢绝了。186010月,英法军队闯入圆明园。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当年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标志着进步和文明的礼品,都原封未动地堆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1)材料中哪一个是英使进呈中国皇帝的礼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张礼单表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有何显著不同。
(2)完成材料二的表格。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大陆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主要表现。该行为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段材料对我们有何警示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部尚书管理日常财政事务,但多数时间是扮演着皇帝的财政顾问的角色。没有皇帝的同意,他们无法行事。包括都御史、各部尚书以及地方的巡抚、总督等官员——即使没有财政专长,也非其职责所在——都可以对财政事务提出建议和批评。

地方上绝大多数税收存留起来用来供应当地的军镇,少部分运到京师。户部只起解运银两的簿记职能,其他各部的所有收入、开支及结余均由自己控制,户部无权管理。户部掌握下的太仓库“岁收入”仅占全国全部税收的12%,其中大部分收入被运往北方边镇,余下的用来支付朝官的俸禄、京营的军饷和几个宫廷机构的维持费用。

由于名义税率过低,导致公共投入非常小,而且财政收入的紧张造成官员的俸禄过低,以至于官员贪墨横行,在税收之外任意课征。

——摘编自黄仁宇《16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材料二   17世纪末,英国政府在任命经济官员时,会更多地考虑使用那些有才干的专业人士。另外,改进的政府统计数据开始成为制定政策时的重要参考。从1679年起,政府规定包税人(税收承包人)必须出示全部详细账目,废除了关税和消费税的承包制度。同时,设立了税务专员、劳资协商委员会专员、公共会计专员等行政职位。

经过一系列的变革后,18世纪的英国已成功地建立起一套稳健的公共财政体系,这时没有任何特权群体可以免税,没有税收承包人,不准出售公共职位。税收的政治合法性在国会控制下得到了保证。

——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16世纪明朝和17-18世纪英国财税制度的特点。
(2)结合所学,概括上述时期中、英财税制度各自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中英两国不同财税制度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银两是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单位,起于汉代盛行于明清。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近代以来中国呈现货币种类繁多,发行机关多元化,流通范围的区域化。193331日,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称“本部为准备废两,先从上海实施。特规定上海市面通用银两与银本位币1元或旧有1元银币之合原定重量成色者,以规元715厘合银币1元为一定之换算率”,并自本310日起施行。中央造币厂开始铸造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半身像,背面为帆船图案,俗称“孙头”或“船洋”。38日,又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重量为26.6971克,成色为银88%,铜12%,即合纯银23.493448克。以中央造币厂为唯一的造币机构,其他各省的所有造币厂都必须废止。

——摘编自贺水金《论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军施行“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原则:曾国藩挑选统领,统领挑选营官,以此类推,直到最基层士兵。曾国藩一般是从同乡、师生、友朋、同学中挑选将领及幕僚,他手下将领同样如此。曾国藩热衷于向士兵灌输儒家思想。他以礼义忠信为本,制定严格的军事纪律。湘军待遇远优于绿营军。营官每月工资是50两银子,这个工资水平相当于朝廷

从一品的高官。湘军在编制方面,以营为基本单位,分为水、陆两师,装备火器与冷兵器各半。火器中洋枪洋炮部分外购部分自主制造。

——据王盾《湘军史》等

材料二   民国倾覆,军阀混战,孙中山痛感没有自己的军队来维护新生的共和政权。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建议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之基础。19241月,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军校主要设政治、教授、教练等部。政治部主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教授部和教练部(后合并为教育部)分管军事学科和术科的教学与训练。一批苏俄专家直接参与军校的筹建和顾问工作。1924年,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教导团效法苏俄红军,实行党代表制度。军校规定所有员生均需加入国民党,学员必须同时受军纪和党纪的约束。军队党化,破除了过去军队私有化的许多弊端,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巩固及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湘军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埔军校的建军思想与湘军的不同之处。
2021-05-07更新 | 367次组卷 | 9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尖子生选拔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选拔卷)
9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霍华德设想的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被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法国建筑师加尼埃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出发,把“工业城市”的要素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从18世纪开始,法国里昂逐渐成为工业城市,20世纪30年代以后,里昂郊区的卫星城镇大规模发展,逐渐与市区连为一体。里昂老城是法国乃至欧洲的文化与艺术中心,城市生活居住区沿罗讷河和索恩河呈南北长条形而建,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的向阳面,东部是广袤的田野。工业区分布在市郊,南部是大型核电站,保障城市的能源供应,东南部是汽车工业基地。备区间均有绿化带隔离。里昂作为交通枢纽,是欧洲物流的主要仓储和中转基地,火车站设于工业区附近,城市设快速干道和供飞机起飞的实验性场地。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   1949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从12.5%提高到17.9%,平均年增长0.2%,这种缓慢的城市化主要是严格的户口登记条例限制了人口迁移流动。80年代起,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伴随乡镇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非农转移就业模式产生了“人口就地城镇化模式”。90年代以来,我国东南沿海诸多地区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逐渐转变为负值,这些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迁移流动人口的贡献。大量外出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地区,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摘编自《人口流动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田园城市”和“工业城市”理念提出的背景。并说明这两种城市的各自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前后制约和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历史因素。
2021-09-24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十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巨大成就(A卷新题基础练)
10 . 1944年底,重庆实验地方法院公开审理美国人麦克米兰因驾驶车辆误伤人命案,判决过失杀人罪名成立。该案经过两次上诉,此事最终以麦克米兰无罪收场。1945年重庆实验地方法理的3宗涉美案件分别以管辖错误、撤回及上诉结案。以上现象
A.背景为中美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B.适用《望厦条约》的领事裁判权
C.反映出国民政府完善了法律体系D.说明中国摆脱了外交屈辱地位
2021-06-09更新 | 912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学情跟进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