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据记载,西周在分封诸侯和新诸侯即位时,要举行盟誓活动;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西周盟誓活动的目的是(       
A.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B.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
C.增强诸侯的责任意识D.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
2023-03-15更新 | 68次组卷 | 39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选拔考试历史试题
2 . 1918年7月1日,李大钊在《言治》上刊发《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指出“俄国今日之革命,诚与昔者法兰西革命同为影响于未来世纪文明之绝大变动,必将成为世界的新潮流”。这表明李大钊(     
A.对民主革命的前途已失去信心B.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变革
C.充分肯定俄国革命的重大意义D.主张在中国走暴力革命的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完成了拨乱反正B.推动了工作重心转移
C.有利于思想解放D.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西洋到中国来的船只都是帆船。那时没有苏彝(伊)士运河,中西的交通须绕非洲顶南的好望角,从伦敦到广州顶快需三个月。西洋人从中国买的货物不外丝茶及别的修品。我们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用不着任何西洋的出品。西洋人到中国来的,我们总把他们当作琉球人、高丽人看待。他们如来,必尊中国为上国而以藩属自居。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传统的“宗藩体系”受到冲击,迫于应付中外交往的需要,才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仍然是一种临时性的钦差大臣身份。第二次片战争后,在不平等条约体系下,清政府应列强的要求,被迫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中国从此有了专职的政府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迈出了近代外交的第一步。1861年,英、法等国相继派公使常驻北京,总理衙门遣使出访,并设立驻外使馆。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总理衙门的外交活动。
2021-02-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选拔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王虽然是国家元首,但其权力要么只能按法律和惯例行使或受到别人牵制,要么必须在有关大臣的“忠告”并连署下行使,实际处于“临朝不临政”的地位。议会和内阁掌握实权,议会的立法、监督、财政等大权实际握在下院手中。下院作为民进代议机构产生首相及其领导的内阁,英国内阁由英王授权在下院中获多数席位政党的领袖组建,内阁对下院多数负责。

——摘编白康晓、谭君久《英美法三国政体的异同及其文化成比较》

材料二   在政府三大部门的关系方面,代表们放弃了立法权为最高权力的欧洲启蒙思想。根据邦联时期的政治实践,他们特别害怕较能反映下层民众意志的立法机关,因此特意在宪法中加强行政和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行政、立法、司法部门彼此独立,互不相属。其中每一个部门在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方面均受到其他部门的牵制。但最高法院拥有对宪法的最后解释权。在资产阶级立宪史上,美国首先制定出了一套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制度。

——摘编自刘结、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英国政治体制的不同。
2021-02-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选拔考试历史试题
6 . 李大钊指出,十月革命对于中国,“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个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道路”,在他以后的论述中,更加明确地把中国革命作对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即新的世界革命一部分。这体现了十月革命
A.催生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B.为中国提供了崭新的革命方向
C.使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潮流D.鼓舞世界受压迫民族奋起斗争
2021-02-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选拔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0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关于外人教会和外人在华房地产的处理原则》中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外国人在中同境内有土地所有权,不允许他们买卖或继承土地;对外国政府占有租借地、兵营地产明令收回等。据此可知,该声明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体现了“一边例”政策
C.旨在摆脱半殖民地的境地D.意识形态色彩较浓厚
2021-02-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选拔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
2021-02-02更新 | 144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选拔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列一组西方文艺作品的特点是
         
《唐吉老伯》 《日出·印象》   《一篮苹果》               《星空》
A.以反映社会的现实问题为主题B.彰显了对理性主义的追求
C.以怪诞的技巧来表达幻灭心理D.注重对光线和色彩的研究
2021-01-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依照苏联模式建立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49年11月,新中国政府在旧中国南京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经过改组、整顿和充实,建立起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1956年,为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 的号召,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同时,各省、地市、县逐级根据自己的条件相继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这一集中型的科技体制显然是为适应计划型经济体制而发展起来的。“文革”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1995年,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实现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

——摘编自廖添土、戴天放《建国6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体制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