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力量并不强大,但因清朝地方权力非常有限,以致天国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从广西直捣南京。而随着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官僚集团的崛起,一度半瘫痪的清朝地方政权得以恢复重建,改变了与太平天国的力量对比,给太平天国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这说明
A.太平军的统治区域得以扩展
B.太平天国运动自身缺乏先进的阶级领导
C.汉族地主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D.清廷权力结构变化影响太平天国的兴衰
2 . 朱熹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据此可知,朱熹意在说明
A.体悟天理须得躬身实践B.读书必须讲求循序渐进
C.儒学道统发展影响深远D.理学以道德教育为目的
2021-06-29更新 | 839次组卷 | 1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考前压轴卷文综历史试题
3 . 东汉尚书陈忠说,旧时“三公”地位高、权力大,百官崇敬,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三公”虽有丞相之名,但实权在尚书手中,遇到大灾时,却又将之归罪“三公”,甚至罢免。这说明当时汉朝
A.官员考核惩罚严格B.抑制权臣打击专横
C.汉承秦制矛盾凸显D.转移相权加强皇权
2021-05-31更新 | 558次组卷 | 6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红军将士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红军横跨了中国十五个省份,翻过了终年积雪、被视为生命禁区的大雪山;渡过了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还走过了世界上几乎和法国国土面积相等的海拔最高的人烟罕至的湿地。武器筒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够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一年后,于193510月红军到达陕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脚点和战略基地。193610月,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新局面就此开始了。

——摘编自金一南《苦难辉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红军长征所体现的精神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36年,清太宗设立了蒙古衙门以负责处理蒙古事务,由于需要处理的事务日益增多,蒙古衙门随后改为理藩院。1644年清军入关,蒙古诸部纷纷率师相从。清朝统治者认为少教民族居住地区是中原内地的“屏藩”,故乾隆皇帝说:“变、户、刑三部及理藩院均属紧要。”作为主管藩部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理藩院由管理漠南蒙古诸部,扩及到管理少教民族地区及参与对各族上层人士叛乱活动的镇压,并会同刑部制定少教民族刑法,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刑事诉讼案件,还办理满蒙联姻,管理喇嘛教、会盟、驿站等。清朝覆灭,理藩部机构也随之瓦解。中华民国建立后,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成立蒙藏委员会。

——摘编自赵云田《清朝的理藩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藩院设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简析理藩院的历史作用。
2021-05-30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环保主义等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1969年组建的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为载体,积极介入社会领域尤其是环保领域的事务,这被视为北约除防卫协作和政治协商功能之外的“第三维”。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把空气污染治理列为第一批试点研究之一,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研究和推广活动;还积极举办空气污染治理专家会议或推动国际环保会议的召开。与会各国先后制定了本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及空气质量标准,并颁布国家空气污染控制法律。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无关政治”的形象,似乎为东西方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开场白”。1972-1976年,美苏两国相关专家多次互访,在环保领域签署了一系列草案和协议,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冷战缓和时代美苏合作的新篇章。

——摘编自张勇安《北约与跨大西洋的空气污染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约功能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约功能变化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千五百年前,儒家创始人孔子开始阐释“大同”“小康”思想。儒家将“大同”作为最高纲领,但是行事却把“小康”作为实践目标。儒家典籍描述的小康社会,也不过是人类社会刚刚迈入私有制时代的一个靠礼义等国家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来维持秩序的社会。这些思想集中反映了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普通百姓对于衣食无忧的生活的向往。

——摘编自乌东峰《论中国小康社会》

材料二   1979年,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3年,邓小平在视察江浙地区时,用“小康社会”来描述我国所追求的社会状况,并提出人民的吃穿用解决了;住房问题解决了等6项标准。此后,他在内政外交中,多次使用“小康社会”一词。他的认识,已经从经济指标这个量的方面,发展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摘编自申文明《论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提出“小康社会”思想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倡导建立“小康社会”的特点,并说明其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45年英国大选,保守党领袖丘吉尔的竞选主打口号是“此人赢得了战争”,而工党领袖艾德礼的竞选主打口号是“让我们面向未来”。工党最终赢得选举,主要是因为
A.保守党的竞选口号乏善可陈B.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C.选民对战后重建的强烈期待D.丘吉尔狂妄遭民众唾弃
2021-05-30更新 | 266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原油价格的波动
A.因冷战结束所决定B.导致石油生产国的政局动荡
C.受欧佩克组织操纵D.与全球化不确定性相互作用
2021-05-30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鲁国在鲁宣公十五年实行“初税亩”。如表是春秋三传对其做的解读,三者皆认为鲁国的“初税亩”
春秋三传对“初税亩”的注解
《谷粱传》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公羊传》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左传》以丰财也
A.确立了什一税原则B.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C.催生了土地私有制D.建立了中国税收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