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为傅抱石绘画作品《仕女图》,关于该绘画作品叙述正确的是(     


①深得中国民间风情画之精髓②反映了抗战时期文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③可用于研究重庆抗日战争史④“入蜀”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⑤反映了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文人的美学追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
2022-11-01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人民经常将“一战”看作欧洲国家之间的内部战争,是一群自称为高级社会的傲慢的人彼此诋毁、互相残杀的血腥场景。从战场返回的居民加深了这一印象。他们尤其不愿再做顺从的臣民。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B.改变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原有认知
C.促使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观念形成D.由欧洲内部矛盾引发且具有残酷性
2022-10-27更新 | 377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恩格斯认为:1760年的英国和1844年的英国之间的差距,至少像旧制度下的法国和七月革命的法国之间的差别一样大。这一论断主要是基于(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逐步确立B.英国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就
C.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D.英法两国社会制度的差异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孙中山认为:“……穷其本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了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恢复起来。……”“固有的道德……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和平。”孙中山意在(     
A.强调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实现民族解放B.反对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礼仪的批判
C.主张民族团结以恢复中国固有之地位D.深刻反思辛亥革命成败的经验与教训
2022-10-27更新 | 700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南宋袁采在《世范》书中说:“……今世人往往见目前稍稍盛乐,以为此生无足虑,不旋踵而破坏者多矣!大抵天序十年一换甲,则世事一变。……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谚云:富儿更替做。盖谓迭相报酬也。”这主要反映了(     
A.土地兼并现象普遍B.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C.历史循环理论盛行D.社会阶层流动性大
2022-10-27更新 | 813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历史上,大多以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作为行政区划的两大原则。从秦代开始,两大原则同时并用,但到了元明清时期,犬牙交错原则发展到极致,以致部分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域相背离。这一变化说明(     
A.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B.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
C.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动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河西”之名,古已有之,一般是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汉代的河西,多指河西四郡地区,范围包括河西走廊,也包括走廊两侧的山地和沙漠草原地区,西接西域、南接青藏高原,北控大漠,东接黄河,是长安、洛阳的战略屏障。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夺得河西,匈奴浑邪王率部众来降,汉“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前111年),汉遣将军赵破奴出击匈奴,“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同时设置属国以安置归附少数民族,保留该部落的名号,具体事务由该部落首领统管。太初三年(前102年),“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为了配合军事防守,保证与西域交通的畅通,西汉还在河西设立了许多关塞亭障,如武帝时期筑居延。河西还设有大量的邮置,敦煌境内,就有:渊泉、冥安、广至、鱼离、悬泉、遮要、敦煌七个置,用于接待过往人员,提供食宿等。

——据何静苗《汉代河西治理研究》等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河西治理的特点,并简析汉代河西治理的意义。
(2)如果要进一步研究汉代的河西治理,你认为可以选择材料二中的哪一则史料?说明你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象牙和祭祀用的丝绸。而对新发现坑中的73份碳屑样品进行碳14年代检测,初步判定其中4号坑年代最有可能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
A.反映出当时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B.体现出社会等级分化初步显现
C.说明考古发掘就能还原真实历史D.丰富了对中华早期文明的认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进行探讨。伏尔泰认为由于中国的政体温和,民众的财富逐年增加,人口也就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重农主义学派创始人魁奈认为在一个优良的政体之下,人民安居乐业,乐于生育,也有能力养育后代,所以中国人口增殖较快。伏尔泰和魁奈探讨旨在
A.缓和法国尖锐的阶级矛盾B.批判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弘扬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D.增强中法两国的文化认同
10 .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朝廷颁布谕旨,针对明清鼎革时代的历史叙述,提出:官方史书今后在叙述南明诸王时,不再需要冠以“伪(政权)”的前缀;对于抗清的明朝大臣们,也不再视他们为“叛逆”。清朝这一决策意在
A.强化王朝政治认同B.加强专制集权
C.提升史书编写水平D.推动民族交融
2021-08-05更新 | 56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