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47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荷兰人成为海上霸主
B.在②阶段殖民扩张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促使世界体系逐步形成
2023-06-16更新 | 99次组卷 | 78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自魏国入秦,经过景监引见,与秦孝公数次会面后,提出了德治已不能治理天下,君主应 “缘法而治”的主张,深得孝公赏识,被任命为左庶长,在秦国开展变法。商鞅重刑轻德,实质是抛弃“仁德”外衣,用“刑法”手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其“法治”包含“法、信、权”有机结合的法治理论和治理模式。“法”即“国君立法分明守法严苛、官吏解释法律”;“信”即“令出必行的公信力,赏罚分明民众信任,君臣共信不失其议”;“权”即国君权势,是推行法治的前提。商鞅极力推崇重刑,“轻罪重刑、刑重必得、不赦不宥”,禁奸于未萌;其重刑主义带有明显“以刑去刑”维护君主集权统治的功利性,其司法实践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等级 特权。民愚则易治,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偏激弃绝传统文化,为推行法治创造了有效的法治文化。

——摘编自《商鞅变法的法律文化解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推行法治思想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以法治国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明朝设置都司卫所等机构管理蒙古等地;清朝设置理藩院管辖蒙古、新疆及西藏等地。这些机构的设置(     
A.推动了边疆地区对外开放B.促成了各民族风俗趋同
C.旨在防御西方列强的侵略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2023-06-16更新 | 81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3-06-15更新 | 128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2023-06-15更新 | 504次组卷 | 153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四月提纲》B.《共产党宣言》C.《资本论》D.《人权宣言》
2023-06-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787美国宪法规定: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这一规定体现了(     
A.民主共和原则B.“主权在民”原则C.三权分立原则D.君主立宪原则
2023-06-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6、17世纪欧洲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其中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这一主张(     
A.确立了近代实验科学B.推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
C.动摇了教会的宇宙观D.打击了君主专制的统治
2023-06-1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和东南亚山水相连,从秦汉时期开始,中国钱币流向东南亚就体现了地缘关系的一种延伸。东南亚历史上的国家政权多不具备独立铸行钱币的政治条件,而中国虽历经王朝更替,但中央朝廷基本都掌控着货币的铸行权。东南亚和中国都接受“天圆地方”思想和货币文化。中国从秦汉之际就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的货币制度:钱币的重量有严格控制;使用同一币材——铜料作为币材;从“五铢钱”起,中国圆形方孔钱的形制和重量变化不大。这些钱币进入东南亚各国的国库并被贮藏起来,成为国家财富储备,元代时宝钞还具备国际支付(结算)的职能。

——摘编自杨小平、孙中文《中国古代货币在东南亚区域化的历史进程——历史与展望》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民政府通过银行业务、财政征收、贸易回笼等方式,陆续收回了关内各解放区发行的货币,华北、西北、华东和中南大部分地区的货币已经统一为人民币,这为新中国的货币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城市,为了有效制止金融投机,使人民币尽快驱逐金银,占领市场,稳定物价,人民政府采取了禁止金银流通和低价兑换的冻结政策,并组织行政力量严厉缉查金银投机活动。在农村,则采用税收、农贷、城乡物资人民币交换等经济手段,1951年人民币终于深入农村:因要照顾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形成的心理和习惯,暂准使用银元。1962年,中国大陆的货币统一终于实现。

——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货币统一》

材料三   跨境贸易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原始驱动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元流动性紧缺、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中国经济率先恢复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周边一些国家的央行希望通过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本币互换协议,获得流动性资金支持、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近年来,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制度框架和基础设施一直在不断完善。2016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以国际储备货币的身份进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得到极大提升,储备货币地位得以确认。

——摘编自李国辉《人民币国际化:与改革开放相伴而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在东南亚区域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货币统一过程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
10 .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A.城市自治权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