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近日,我市某中学的历史研学小组开展了一次"感受北魏魅力共创文明大同”的北魏历史资料收集活动,他们收集了相关史料并展示如下。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迁都后,(孝文帝)大力推行族际婚姻,借此来增强鲜卑与汉族之间的联系,促进鲜卑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继而博得汉人的支持与效忠,孝文帝自身"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义、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联,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并且他还为其五个弟弟分别指婚迎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等高门之女,并宣布"前者所纳,可为妾媵”。

——岳雪莲《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拓跟鲜卑的文化变迁》

材料二   云冈第二期石窟建于文成帝死后至孝文帝迁都洛阳前(465494)o……孝文帝太和十年(公元486年)的服制改革与云冈石窟造像关系密切。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南方地区在魏晋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将佛教与神仙思想结合,形成了始于顾恺之、戴逵,终于陆探微"秀骨清像”一派的画风。这种新形象、新画派随着南北方的交流与太和改革中大力吸收南朝文化,使一种面相清瘦、褒衣博带、眉目开朗、神采飘逸的形象,在云冈石窟太和年间的造像上初见端倪。因此中期的飞天从形象到服饰都渗有汉民族文化典型的"秀骨清像"因素。如第6窟中心塔柱北壁下层龛楣内的飞天,高发髻飞天与逆发型飞天相间分布,前者不露足,后者露足;前者体态清秀飘逸,后者健硕豪放。

——李南芹《由北魏历史看飞天形象演化——以云冈飞天的演变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在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原因。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说明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 . 西汉时,为打通与西域各族的交往,汉王朝采取了遣使劝说、和亲结盟、武力征讨兼而用之的方法,其中的武力征讨既有汉朝发兵直接征讨,更多的则是用“以夷狄攻夷狄”的方法,即依靠西域的兵、粮来制服西域之变。这反映出西汉(     
A.民族政策灵活多样B.固守“夷夏有别”观念
C.丝绸之路正式开通D.大一统国家已经形成
3 . 西汉董仲舒认为,为君者必须重视灾异现象的含义,且必须有所回应。因为灾异或由于君之无道或由于君政之有误而起,所以必须追究责任,采取惩罚的行为。由此可见,汉代新儒学(     
A.重视自然灾害的救治B.继承了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否定了阴阳五行学说D.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
4 . 秦朝全面废除使用典型的青铜器文字大篆,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以小篆作为官方文字,但在实际操作上,则大量使用简化的、书写更为便利和效率的隶书作为标准的公文文字。这反映出(     
A.汉字演变的趋势是由繁到简B.秦统一后施行文化专制政策
C.官吏是文字改革的主导力量D.小篆以山东六国文字为基础
2023-01-12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秦设郡县制,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该制度(     
A.是世卿世禄制的延续B.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C.完善了三公九卿制度D.体现家国同治的特点
6 . 韩非在《韩非子五蠹》中认为“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奸财货贾得用于市,则商人不少矣,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商贾之民多矣。”这表明战国时期(     
A.商人地位普遍较低B.抑商已成社会共识
C.农业发展受到重视D.法家成为主流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周春秋时期的鲁国、晋国以及南方的楚国,存在着“一继一及”的传子、传弟相结合,以及立弟、立幼的制度。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曰:在鲁国“太子死,有母弟则立之,无则长立,年钧择贤,义钧则卜,古之道也。”这说明当时(     
A.宗法制度遭到破坏B.分封制最终得以确立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爵位的传承方式多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隶属中央的国子监、校正医书局、秘书监和司天监都有书籍出版,而各个地方书籍出版机构小到县学、郡学,大到官署、州学也都有过书籍出版。当时,国子监允许民间出版业支付“贷版费”,以租下国子监出版的书籍版式来进行印刷和发行。此外,国子监还规定民间出版的书籍必须在书头醒目处标明“贷版费”与“工料费”。民间出版者可以向政府提交申请,一经同意则书版上会加刻∶“已申上司,不许复版”等其他类似的“牌记”。如果发现别家对其进行翻版,会立即“追版劈毁,断罪施行”。

——摘编自陶冶、朱冠艾《宋代出版印刷管理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晚清以来,中国报业大兴。仅上海一地,1901到1911年就出版各类日报和期刊100多种。辛亥革命以后,全国的报纸已达500种,1921年全国共有报刊1134种和各类期刊584种。报刊由一种不被理解的新鲜事物逐渐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再加上,从晚清开始的大众传媒的“民间化”趋势,民办报刊获得了相对独立性,在政治国家之外逐渐开拓出一个新的自主性社会空间。

——摘编自傅才武《1900—1949年的中国公共文化领域》


概括宋代与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版业兴盛的意义。
2022-11-1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556年,西班牙费利佩二世登基。他很快推出计划,要将“大南海”(即太平洋)变为“西班牙的内湖”。1559年9月24日,他写信给墨西哥总督,反复强调占领菲律宾群岛的重要性,要求组织远征队前往菲律宾。费利佩二世的计划主要是为了(     
A.加快资本的原始积累B.增加美洲劳动力来源
C.垄断东西方洲际贸易D.巩固西班牙海上霸权
10 . 公元前314年,秦国在征服巴蜀后,设置巴郡和蜀郡。秦在巴地征收赋税,与巴夷君长联姻;在蜀地设置蜀国守,并分封蜀侯。这说明当时巴蜀地区(     
A.郡县制向羁縻制度转型B.形成了华夏文化认同
C.实行郡与诸侯国的分治D.被纳入华夏政治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