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60 道试题
1 . 民法是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政府派员分赴各地调查民商事习惯,并强调:“中国幅员广远,各省地大物博,习尚不同。使非人情风俗洞澈无遗,恐创定法规,必多窒碍。”至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共分五编,前三编主要是以日本公布的民法为蓝本,同时对德国、瑞士的民法有所参考,采纳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过失致人损害应予赔偿等近代民法基本原则。后两编(亲属和继承)虽也采纳了一些西方新制,但更注重的是中国固有的礼教民俗。

——摘编自李启成《中国法律史讲义》

材料二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1)据材料一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编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法典颁布的主要意义。
2023-10-0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中外笼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

材料二   “中书不知与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少兵则请增,不计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之不足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四者各为之谋,以至于此。若通而为一,则可以计较兵积多少,财用有无,不至于冗。

——摘自《蔡忠惠公文集》

材料三   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官659人,约占91%。

——摘编自《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1)材料一中宋朝官制有何特点?其目的何在?
(2)从材料二、三可看出宋朝这种官制导致什么弊端?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3-10-0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


(1)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指出上述认识给我国经济思想带来的变化。
2023-10-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   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3-10-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宋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这些措施(     
A.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B.阻碍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C.强化了君主专制D.使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2023-10-0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499月奠基,19585月落成揭幕。从碑身东面起,按照历史顺序,8块浮雕内容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生动地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史。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个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纪念碑,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2018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其名称、碑题、碑文、浮雕、图形、标志等受法律保护。

——摘编自熊丰《丰碑永恒——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60周年》


根据8块浮雕的内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近代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史实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10-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有(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一定意义上,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理性霸权,是占支配地位的群体对其他群体(包括男性对女性)的霸权,故女权主义在继承理性遗产的同时也批判启蒙运动,女权主义与启蒙理性存在复杂的关系——挣脱与羁绊并存。材料表明启蒙运动(     
A.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B.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
C.严重压制了女性的自由D.成为西方建立霸权的工具
2023-10-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周和春秋时期,贵族婚姻多采用聘娶婚,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礼”才能完成,《礼记˙内则》提到“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聘娶婚被看成婚姻的唯一合法程序。这种婚姻制度(     
A.成为宗法制实施的重要保障B.逐渐形成家国同治治理特点
C.构建起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D.凸现出女性尊贵的社会地位
2023-10-0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经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世界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系列战败之后,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中国外交必须坚持传统价值人与人的交往,国与国的交往,谁都不喜欢对方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更好体现平等相待、和而不同、诚信正义、立己达人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外交的胸怀和气度,给国际关系带来新风范、注入正能量。

——《人民日报》2014年12月3日

材料三   “中国梦外交”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战线上的体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战线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国内实力增强、政治文化进步的成果,是引领当下和未来中国走向世界的智慧。它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格局,中国外交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伴舞向领舞跨进。

——刘德林《“中国梦外交”的格局与智慧》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坚持传统价值”“崇尚和谐”而提出的外交原则;并指出在该原则指导下,新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梦外交”在中共十八大后“向领舞跨进”的具体表现。
2023-10-0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