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唐律中的“化外人”。

材料一 统治者倡导的礼义、制定的法今未能贯彻实施的地方被视之为化外。有关化外人的规定始于唐朝,《唐律疏议》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承认化外民族的俗法对其内部纠纷具有有效性作为基本原则编入国家法典,化外人异类相犯的,以集中体现礼教的唐律处理,使对涉及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案件审理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表明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法律的完备。这将秦汉以来以汉法治汉人,胡法治胡人的传统政策规范化、法律化,还使化外人树立新的法律观念,信奉礼教,最终实现用夏变夷的目的,历代沿袭,

材料二 何以唐律出现这样规定?当时唐朝是亚洲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一个中心,有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文化和进行贸易,唐朝与外国的交往是十分频繁的。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秋,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依朕如父母。

从司法实践来看,化外人案件涉及民族群体及国家间的关系,处理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并没有拘泥于律例的规定。大历十年(775)秋,有回鹘人在长安杀唐人,京兆尹把他拘捕,依据唐律化外人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唐代宗诏令宽恕之。其时正值安史之乱平定后不久,而且唐朝与回鹘关系密切,回鹘两次参加平乱立有大功,代宗自然不会因这类案件得罪回鹘,

——摘编自苏钦《唐明律化外人条辨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律有关“化外人”的规定有何特点?
(2)阅读材料二,结合时代特征,分析“化外人”规定出现的原因。请简要评价唐代宗处理大历十年案的做法。
2022-11-18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吉林江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2 . 北宋初期,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士大夫积极探讨国事,并且“尚风节”,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庆历四年(公元1046年),天子“开章阁”与大臣讲天下事,诏令州县“皆立学”,一时间书院兴起,讲学之风盛行,这些现象(     
A.有助于迅速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B.体现出知识分子群体积极变革的意愿
C.推动了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
D.表明当时皇权受到士大夫阶层的限制
2022-11-03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16世纪前后,在东南田地缺少人口稠密的地区,农民对于土地的利用具有了一种综合的和市场联系的多种经营性质。当时有人通过购买沿湖洼芜土地,因地势造为鱼塘和耕地,边角种植蔬菜,综合收入高过单独种植粮食的三倍。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有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B.高产作物引进推动种植业呈现多样化
C.城市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小农经济解体D.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4 . 广东的近代化自19世纪60年代有所启动后,一直到80年代前期,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究其原因,从1861年到1884年任期较长的广东督抚基本上都是一些思想保守的满族官员,直到张之洞上任两广总督后,广东的近代化才有了一些新气象。这表明洋务运动(     
A.受政府的政策导向影响颇多
B.遭到了满族官员的一致抵制
C.开启了广东省的近代化进程
D.改变了清政府满汉官员比例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政府迫于各界的压力,开展了一系列对“城市病”治理措施。英国政府在对空气污染的治理上,通过了一系列相关的法案。1843 年,议会就通过了炉灶排放,烟尘和控制蒸汽机的法案; 1863年议会又通过了《碱业法》,以减低在制碱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对于城市的住房问题,政府出台了四部《工人住房法》,要求英国政府机构为工人提供更多廉价的可租赁住房。在公共卫生方面,英国政府于1848年颁布了《公共.卫生法》,开辟了国家监管公共卫生的制度。从1848 到1854年,全国共成立了182 个地方卫生委员会,它们主要负责清理街道、排放污水等任务。同时,各个城市也颁布了地方法规,改变了垃圾处理、供排水等的方法。

——摘编 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政府基本上把城市基础设施视为自然垄断的福利性产品,主要采取政府投资运营的模式,即财政出资、公共管理部门经营管理。这一做法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建设项目成本高、工期长等问题。1979 年撒切尔政府上台.以后,极力推崇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开始推行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英国政府逐步减少对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不断扩大利用社会资本的规模将市场机制运用到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摘编自何建文《英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市场化改革的几点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概括近代英国解决“城市病”问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此趋势出现的背景。
2022-11-03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迟在汉武帝时期,汉代就已设立掌管民间俗乐的“乐府令”。根据《汉书. 艺文志》:“自孝武设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 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乐府机关汇集了大量的民歌和贵族、文人的创作,并加以分类编排予以演唱。从数量来看,仅仅是西汉时期,《汉书.艺文志》巳著录28家314篇。东汉乐府史籍不载,当也不在少数。从作者看,汉乐府包括贵族创作、文人创作和民歌三个部分。贵族和文人创作多是歌功颂德,文学价值不高,两汉乐府的精华在民歌。

——摘编自罗宗强、陈宏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材料二   1937-1945年期间,抗日根据地的文学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强调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之后,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涌进了文艺领域,根据地的文学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中起了积极作用。1942 年之后,根据地的文学在工农兵文艺方向的指引下,大放异彩,佳作迭出。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都是其中的佳作.

——摘编自吴宏聪、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例如《乔厂长上任记》为代表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改革文学;以贾平凹《高兴》为代表的关于农民工进城的文学书写。而徐则臣的《王城如海》,则设计了一个以世界、全球化为叙述空间背景的新故事.新时期文学在不断向外开放、学习各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同时,发起了“寻根文学” 的文学思潮,来重建当代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血脉关系,为当代文学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滋养。

——摘编 自张丽军《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四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乐府诗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根据地文学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7 . 19 世纪后期的欧美工人运动总体上处于低潮,即使是在工人运动较为发达的德国,工人运动也没有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工人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迷信普选制,幻想在容克地主统治下实现社会主义。该现象最能说明(     
A.欧美无产阶级斗争意志呈现下滑趋势
B.对外战争消解了工人阶级的反抗意愿
C.欧美国家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D.福利国家的出现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8 . 19 世纪,很多英国旧的经济法规已经不再适应英国发展的需要。例如曾经保护过本国航运业的《航海条例》,在此时会导致垄断英国航运业的大商人、大船主任意提高进口原料的价格,牟取暴利。上述现象表明,当时的英国(     
A.需要强化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干预力度
B.面临着生产方式变革所带来的新挑战
C.早期殖民扩张的进程受到了严重阻碍
D.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步趋向于不可调和
2022-11-03更新 | 699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英属北美殖民地是由英国和欧洲移民建立,他们不但把英国的经济制度,而且把英国的议会制度带到北美来。1763 年以前,英国基本对殖民地经济采取放任政策。而西葡两国则把拉美殖民地则将本国的封建庄园经济移植到殖民地,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这种差异(     
A.大大迟滞了拉美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B.造就了两地区独立后政治体制的迥异
C.取决于宗主国对待殖民地的不同政策
D.至今仍然影响着上述区域的发展路径
10 . 法国国王法兰西斯- -世(1515-1547) 在位期间,设立御前会议掌管行政大权,重大问题由本人和近臣决策;取消了贵族的司法权:与教廷签订了条约获得了任命高级教职的权力。上述举措(     
A.激化国王与天主教会的矛盾
B.阻碍了法国宗教改革的进程
C.体现出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
D.强化了法国国内的等级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