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周边众多民族,秦、汉王朝分设典客和大鸿,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秦王朝在西北地区设陇西、北地、上郡3郡,汉王朝则在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酒泉等郡。边之郡县,既任命汉族的官员,谓之以流官治其土,又封少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谓之以土官治其民。鉴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边郡之税一般无定制定额,甚至可以减免,夷首领也只需解纳土贡。为充实边郡,秦汉还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成以充之”,并通过联姻等方式与各民族结友好关系。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唐朝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以德治为主,主张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反对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叔,并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在平定突厥后,唐王朝在其原地设置府州,以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被不断推广,以数属摩府州遍布于唐王朝各边疆民族地区。

——编自李饮《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的积极影响。
2022-08-16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法律和道德发生冲突时,先秦时期不同派别的主张不同。《论语》记载孔子“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商君传》记载商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盖非:相互掩盖),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

——摘编自许世英等《中国古代法制中的法律与道德》

材料二

时期案件法律规定判决结果判决理由

西汉
子为保护父亲不被他人伤害,而误伤己父《张家山汉简》:杀伤父母,枭其首市子无罪《春秋》之义,父为子隐……

魏晋
朱谏之父为族人朱幼方烽火所焚。谏之成人,手刃杀幼方《晋律》:准五服以制罪帝嘉其义,赦杀一罪人,未足弘宪;活一孝子,实广风德

唐朝
一人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下狱。兴自首请罪,以出其父《唐律疏议》:杀人者斩诏免死配流以其首罪免父,有光孝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孔子和商鞅的法制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者法制观念不同的原因。
(2)概括西汉到附唐法律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代的震荡迫使明清之际的大儒对理学作出多方面的反省。顾炎武批评理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而人们也愈加倾向于朱熹格物、专研经典的趋实作风,而对于王学末流沾染禅氏习气略感不满,并从明亡的反思中,意识到理学之中掺杂佛老成分的危害。随着学风的转变,学者转向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出于对经典的维护,对先圣的推崇,他们力图弄清孔孟的原意,考据学也因此兴起。

——摘编自李汉兴《简析明清之际的理学反思》

材料二   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以此为阵地,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意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和科学精神,实现对民众的民主自由权利观念的启蒙和取代“圣贤立言皆真理”的蒙昧主义思想。他们批判的锋芒直指礼教、旧道德,响亮地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表现出一种对旧文化的无情批判、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兼收并蓄的特点。

——摘编自陈廷湘《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理学反思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4 . 1927年面对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各地党组织为恢复和发展革命事业,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影响遍及全国。在这历史转折时期,毛泽东同志最先在实践上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一道路(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典范
B.成功指导了社会主义建设
C.推动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的转变
D.引导了农村革命迅速成功
5 . 1937年,苏联的机器拖拉机站数从1932年的2400多个扩大到5800多个。苏联农庄有拖拉机56.1万台,联合收割机12.9万台,载重汽车14.6万辆,机械动力占总动力的66.7%,机械化春耕、播种、收割面积分别占全部面积的71%、54%、44%。这体现出当时苏联(     
A.制造业围绕农业机械展开B.农机普及率占据世界首位
C.集体农庄制度进一步推广D.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6 . 茹尔瓦莱斯在关于巴黎公社的文章中描述:“没有多久以前,帝国的文武官员还在这里……今天,在这个装饰着百合花的天花板的下面,是六七个穿了笨重的皮鞋的小伙子。他们带着军帽,穿着兵士的服装,没有肩章,也没有剑柄上的流苏。他们就是政府。”从中可以看出公社(     
A.武力推翻帝国的专制统治B.政权性质凸显人民主权
C.最高权力掌握在军队手中D.成为法国新的权力中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食物来源特别不稳定,“食物是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久居,游牧和迁徙成了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此外,由于马的饲养成功,也加快了印欧人的迁徙速度和节奏。

材料二   据相关资料考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印欧人就来到这里(古罗马地区),创造了巴拉菲特湖上文化,后陆续又出现了印欧人的特拉马拉文化、亚平宁文化和威兰诺瓦文化。虽然这些文化一直在发展,但与进入东方的印欧人迅速进入文明时代不同的是,在这里的印欧人始终在文明边缘徘徊,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进入文明时代。

材料三   秦汉、魏晋时期,凭借波斯和中亚商人的转运,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形成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贸易通道。唐朝时,丝绸、瓷器、珠宝、香料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宋代,由于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隔,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贸易的主要对象除了阿拉伯帝国,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对外出口以五金、丝绸和瓷器等手工业品为主,尤其是瓷器贸易大量兴起。进口商品则以香料、珊瑚、玛瑙、象牙等奢侈品为主。在丝绸之路发展史中,法国学者认为,来自阿拉伯的商队要比来自中国的多,因为他们需要中国商品,而中国则可以离得开他们。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印欧人迁徙的主要原因和主要条件是什么?古印欧人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有何影响?
(2)用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商路是连接中西方文化的桥梁?
2022-07-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两宋时期,政府奉行“依资序迁”的官僚选人原则,重视对人事管理、财务审计、考察磨勘等诸多事务的复核。士大夫们对于政府行政运作程序及其内容密切关注。据此可知,两宋
A.官员选拔方式趋于多样化B.政府行政运作繁琐且低效
C.士大夫深受程朱理学影响D.官僚政治制度化程度较高
2022-06-07更新 | 1337次组卷 | 24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一夜之间变成社会主人的劳苦大众有着一种急欲改变眼前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这一愿望也被“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民族情结所反映。而“赶英超美”等口号的刺激,进一步激化了这一愿望,批判“反冒进”成为社会的主流。此外,人民公社在苏联的失败和赫鲁晓夫对人民公社的批判,也进一步刺激了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发展。

——摘编自李银桂《简论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被选择,有其事物发展的客观性。但无数案例也证实了小农经营的模式难以使农户通过私下协商,提供农业生产与农村社区生活所需的公共品。2012年中国病险水库多达4万座,农村“市政设施”建设的滞后也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以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使农地细碎化现象突出,规模经济难以产生,以致歉收时,收入下降,丰收时,却又陷入“卖粮难”的困境。

——摘编自王剑锋邓宏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绩效、影响与变迁机制辨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农业生产制度变革的实质简述你对该变革的认识。
10 . 据下表所列评论, 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柳宗元“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张居正“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
梁启超.“其(秦始皇)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A.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B.时代变迁决定评价差异
C.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D.立场不同导致褒贬不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