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1-07-08更新 | 9588次组卷 | 105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2021-06-08更新 | 8766次组卷 | 80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清代前期,地方社会士绅的社会职能局限于办理修桥铺路这样的地方公共事务;咸、同以后,士绅势力在地方社会趋于活跃,时人指出:“自治机关所概甚广,远如保甲守望,戒烟各局,近如理财、财政、公议各所,亦皆系地方自治性质。”这说明(     )
A.洋务运动改变了晚清政局B.维新思想影响了士绅职能
C.传统的政治秩序受到冲击D.地方士绅阶层产生了分裂
2021-06-01更新 | 1212次组卷 | 14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紫竹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对于战争的看法,孟子提出“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墨子认为“春则废民耕稼数艺,秋则废民获敛”。由此可知两者
A.对战争持反对的态度B.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
C.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D.继承和发展仁的思想
2022-01-12更新 | 827次组卷 | 17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早在西周时期,人们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每年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社就是土地神,稷就是谷物神。后来,社稷逐渐成为国家的代称。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文化B.中华文化起源于祭祀
C.中华文化植根农耕文明D.重农抑商理念的萌发
2022-02-12更新 | 398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儒学史上的一次学说更新,其“主要结果,便是对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视,逐渐胜过了在文学和文化上的造诣,同时也使人们对天地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一更新是
A.先秦“制天命思想”的提出B.汉代“天人感应说”的确立
C.宋代“格物致知观”的形成D.明代“致良知思想”的勃兴
7 . 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金印一枚,下图为1784年出土于日本的“汉委(倭)奴国王”金印的印文。该金印可用以说明
A.中日交往历史悠久B.中日经济联系密切
C.日本全面学习中国D.朝贡体制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洋政府在其统治的16年间,经过了袁系、皖系、直系、奉系四个阶段,军事分权、制造政潮的现象一直贯穿于北洋政府统治的始终。可见,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是
A.内部斗争不断升级B.列强操纵北洋政局
C.军阀割据政局动荡D.政权更送十分频繁
9 . 1840年8月15日,钦差大臣琦善给英方复函时,放弃“谕”“批”等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此式旋被仿效,成为中国外交文书的重要范式。从12月3日开始,照会中“天朝”两字被悄悄取消,自后成为定例。上述变化
A.表明中英两国实现平等交往B.反映中国国家主权遭到破坏
C.体现了清政府主动学习西方D.折射出传统外交观念的转变
2021-06-01更新 | 1118次组卷 | 17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紫竹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选官春秋

官员,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国家政权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中国古代,为封建王朝选拔合格的官员一直是中央政府统治的重要一环,选拔官员的方式与标准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在不断进步与变化。


(1)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请将与下列选官制度与时代相对应(填字母)。

A.察举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世官制E.军功爵制
针对选官制度的史料历来相当丰富,以下是两段相关史料,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考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其长策,嫌得英雄尽白头!”

——【五代】《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

材料二: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

——【元】《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涉及什么选官制度?两位论者对该制度态度有何不同?请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论者为何会持这样的态度?

图片说明:

左图是老北京的一款游戏“升官图”的部分截图,玩法类似于“大富翁”。图上有各种官位名称,玩家从白丁(平民)开始,通过掷骰子随机决定升降,最终可上升到三公之位。当走到有些官位时玩家可以快速升官,而有些官位则升迁不易,甚至可能降职。

(3)升官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否拥有史料价值?通过升官图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在使用升官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4)有一种说法称这种游戏形式在汉代就出现了,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如认同,请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证明,如不认同,则依据历史知识推测其大致可能出现的时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