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朝诗人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吊以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渡心。”该诗反映(     
A.南宋灭亡,国家一统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
C.重文轻武,三衙分权D.绍兴和议,宋廷偏安
2023-10-09更新 | 222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史上友好交往也曾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下列诗句中能加以佐证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西行天竺求真本,力辩乌荼占顶峰
C.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宋两代的诗各有千秋,唐诗偏重抒情,而宋诗偏重议论,普遍缺乏修辞技巧,不符合主流诗人的审美。这是文学史的通义。宋诗出现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B.受理学影响为社会现实服务
C.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D.城市生活丰富导致思维开放
4 .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圣马丁无私、善良的手,轻轻揩干美洲母亲的泪水,给母亲带来自由与民主、独立与欢乐,消除了母亲三百余年的痛苦与伤悲!”这是因为圣马丁
A.领导拉美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B.为亚洲民族觉醒作出巨大贡献
C.领导了墨西哥里夫地区的起义D.拉开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序幕
2022-05-25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宋代边塞诗画重在渲染昭君的悲剧与国家的耻辱。但元代虞集评论说,“天下为家百不忧,玉颜锦帐度春秋;如何一段昆琶曲,青草离离咏未休”。此种格调渐成元代番族类题画诗的主流基调。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大一统格局影响士人心态变化B.士人坚守夷夏之防
C.民族压迫下文人备受精神摧残D.南宋民族精神丧失
6 .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这是中国古代一位儒学家创作的一首诗。他最有可能是(     
A.孔子B.孟子C.朱熹D.王守仁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木兰形象最早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叙事诗《木兰辞》,该诗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以下作品均是以木兰为原型进行的创作。

时间作品主要片段
明代杂剧《雌木兰
替父从军》
花家女子木兰因父亲年老而易装从军,参与征讨黑山叛军的战役,最终凭借高超武艺生擒贼首豹子皮,得胜回朝,后辞去官职与王郎成亲。
1939年电影
《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所去之地为匈奴所在严寒之地。木兰提出“不许贪赃枉法,不许欺侮百姓,不许临阵脱逃,不许徇私舞弊”等军纪。后来,她识破匈奴诡计,大败匈奴。
1956年豫剧电影
《花木兰》
木兰从军路上,同伴一直抱怨:“为什么倒霉的事,都叫男人来干?女子们在家中坐享清闲。”木兰大声争辩:“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1998年迪士尼动画片
《花木兰》
木兰被发现是女儿身后,被大军遗弃在冰天雪地中,这时的她异常沮丧。宠物木须龙安慰她,她是为了救父亲才到这种地步的,而她回答:“或许我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这么做是想证明我自己有本事,这样往后再照镜子,就会看见一个巾帼英雄。”

——摘编自刘婷《中西方“花木兰”形象的建构》等


请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金代文人刘迎这首诗的最大史学价值在于实证
A.国家统一是贸易发展的前提B.战争能够推动边疆民族交融
C.边境贸易促进民族经济繁荣D.民族交往不能减少边境争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包括《奥德赛》《伊利亚特)》,而印度最著名的史诗是《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些史诗都是由游吟诗人歌唱,口耳相传留下的,可以视为最早的诗歌。也就是说这些诗是变化的,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发展。

——摘编自《古代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材料二 在民间文学的宏伟巨著中,《一千零一夜》是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这些故事极其完美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意愿陶醉于“美妙诱人的虚构”,流畅自如的语句,表现了东方民族埃及人、波斯人、印度人一美丽幻想所具有的力量。

——高尔基

材料三 在欧洲文化凋敝的时期,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里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收买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非常尊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些阿拉伯学者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重视,竟然假托它们是古希腊人的著作。

——摘编自《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和古印度史诗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记载,汉宣帝“师受《诗》《论语》《孝经》”;成帝"壮好经书,博览古今”;光武帝"受《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这说明
A.儒学对治国理政产生重要影响
B.儒学复兴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C.儒家经典成为帝王治国依据
D.儒家纲常提升了君主治国能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