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47次组卷 | 89卷引用:安徽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仿真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元曲主要是指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这种形式(     
A.冲击了正统思想B.迎合了市民需要C.凸显了士人文化D.加强了思想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边塞诗画重在渲染昭君的悲剧与国家的耻辱(如下图)。但元代虞集评论说,“天下为家百不忧,玉颜锦帐度春秋;如何一段琵琶曲,青草离离永未休”。此种格调渐成元代外族类题画诗的主流基调。这一变化反映了(     

宫素然《明妃出塞图》
A.时代背景影响士人心态的变化B.程朱理学坚守夷夏之防
C.文人精神备受民族压迫的摧残D.元代诗人丧失民族气节
2022-12-26更新 | 121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文学,必溯源于诗经三百首……是有政府收集而流行在贵族社会的……魏晋南朝的诗人,多半出身于门第新贵族中……唐代诗人之多、诗学之盛,可以说超前绝后。全唐诗九百卷,凡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以平民的作家,而歌唱着平民生活下至种种情调与境界。秦汉时期的绘画大体还以壁画和刻石为主,应用在宫殿庙宇玟墓……一到唐代,仙、释、人物画逐渐转而为山水、花鸟,壁画和石刻渐转为纸幅尺素,在人们日常起居的堂屋与书房中悬挂起来

——钱穆《中国古代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北宋以来,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根植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在不断崛起。

——摘编自哀行需《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街,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水为词,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一唐文学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归纳推动唐朝文学艺术走向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的表现形态。并概括指出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思想界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概述自战国到西汉主要学派和政权,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分别作出了哪些努力?并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2-11-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北宋学者沈括《梦溪笔谈》里记载:“唐人作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物之盛,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这从侧面反映了宋人较高的生活与消费水平。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该历史信息的是(       
A.海外贸易非常的繁荣B.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瓷器
C.实力雄厚的商帮出现D.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7 . 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       
A.文成公主B.武则天C.王昭君D.李清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孔子创办私学成就斐然,传说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孔子还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这表明孔子(       
A.在文化传承作方面出重要贡献B.提倡“有教无类”
C.打破贵族阶层垄断教育的局面D.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2022-10-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直升班年级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明崇祯年间英雄谱本《三国演义》中的插图《曹操刺杀董卓》。该插图较此前版本有明显变化,它以诗画装饰作为构图的主要因素,用庐舍庭院取代了武器兵刃,用禽鸟鹤鹿取代了战马嘶鸣。这可以用来说明(     
A.思想专制束缚文学创作B.小说受众主体发生了变化
C.崇文抑武国策影响深远D.社会审美意趣出现新风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这表明宋代(     
A.儒学逐渐向基层渗透B.律令儒家化特征明显
C.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D.政府对社会控制松弛
2022-11-08更新 | 830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