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一种融合礼、乐、诗教于一体的礼仪制度。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规定了主持乡饮酒礼的人,在乡闾里社为有贤能的长者;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由此可知明代乡饮酒礼(     
A.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B.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
C.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D.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
2023-12-01更新 | 854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复学检测历史试题
2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意在(       
A.发展教育事业B.促进民族融合
C.加强专制统治D.强化地方治理
2024-01-24更新 | 35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春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悲剧故事,与这一故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黄巢起义B.安史之乱C.隋末农民起义D.陈胜吴广起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文学,必溯源于诗经三百首……是有政府收集而流行在贵族社会的……魏晋南朝的诗人,多半出身于门第新贵族中……唐代诗人之多、诗学之盛,可以说超前绝后。全唐诗九百卷,凡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以平民的作家,而歌唱着平民生活下至种种情调与境界。秦汉时期的绘画大体还以壁画和刻石为主,应用在宫殿庙宇玟墓……一到唐代,仙、释、人物画逐渐转而为山水、花鸟,壁画和石刻渐转为纸幅尺素,在人们日常起居的堂屋与书房中悬挂起来

——钱穆《中国古代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北宋以来,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根植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在不断崛起。

——摘编自哀行需《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街,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水为词,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一唐文学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归纳推动唐朝文学艺术走向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的表现形态。并概括指出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北宋《神童诗》里有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据此判断,下列对宋代科举制解读正确的是(     
A.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B.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
C.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D.扩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2-11-10更新 | 309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据统计《全唐诗》中以及第、登科为篇名的诗有120多首,其中,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是广为人知的及第诗,这说明唐朝(     
A.政府对选拔人才的重视B.科举制推动了诗歌的发展
C.包容与开放的文化政策D.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2023-02-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谏议制度比较完善的时代,谏议形式走向多样,颇具特色。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大臣进言,皆先具奏疏(本、简),唐人亦如此。所以,唐代谏官进谏,肯定必书于纸。而且从其它文献中可以得知,唐代谏官所用之纸是专用的,时称“谏纸”,且有“月给谏纸”的制度。正如官员月给俸禄一样,谏官也要“月给谏纸”。唐代谏官“上封事”,也基本上以一月为单元。如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又代宗亦要求“谏官每月上封事,无所回避”。

——傅绍良《唐诗中的“谏纸”“谏书”“谏草”与唐代谏议规范》

材料二   在唐代相对开明和开放的政治环境下,讽喻诗便被唐代诗人应用得“前无古人”。因而,也具有了明显的“谏言”性质。之所以这样说,不仅因为唐代文人不是在事后利用诗歌做一些亡羊补牢式的无力嘲弄,而在于他们在事态萌发之前就能一针见血地指陈政治得失;……白居易曾强调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时而作,不为文而作”,正体现了唐代的诗歌风貌。

——程遂营《唐代文人的“言谏”与“诗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月给谏纸”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诗谏”盛行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8 . 为纪念近代中国某重大战役,有诗描述道:“短兵相接山林怒,烽火连天汉水嗥。拖住敌人征南北,江城失守也分桃。”结合下图判断,该战役(     

A.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B.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D.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9 . 中国古典诗歌《匈奴歌》“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全诗二十四个字,以哀婉的语调,表达了匈奴族人民对故土、对生活的眷恋和热爱。下列史实能够与上述诗歌形成互证的是(     
A.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一举攻占河套地区
B.霍去病出征匈奴,控制阴山以南、河西走廊大片区域
C.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D.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中央管理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诗中有大量描写自然山川的诗作。从地域上看,神奇秀丽的江南、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原、奇峭险峻的巴蜀、壮美奇异的边地山水风光尽收其中。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的诗里,处处体现出诗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些诗作(     
A.丰富了古代诗歌的体裁B.体现出对藩镇割据无比痛恨
C.反映了唐代经济的繁荣D.有利于加强国家认同的观念
2022-10-28更新 | 941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A10联盟2023届高三11月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