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2024-03-02更新 | 120次组卷 | 3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光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60次组卷 | 89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类别说明
行卷诗应试者把自己的上佳作品献给社会贤达、名公巨卿,得其赏识,再向主考官推荐,大诗人杜甫也有许多行卷之作,如《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赠韦左丞丈济》。
应试诗诗赋是进士科必考科目,而且关系到举子们能否被录取,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唐朝的科场考试必定会产生大量的诗歌,且质量上乘。
及第诗中举后吟诗作歌,是唐代十分盛行的风气。如刘沧的《及第后宴曲江》:“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
落榜诗唐科举的发展,“落第”“下第”题材的诗篇几乎成为一大门类。如赵假在《下第后上李中丞》中叹道“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

——摘编自《论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


根据材料,找到四类唐朝诗歌的一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特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11-0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

材料二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材料三(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
(2)材料二、三、四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为了达到此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2023-12-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御史李定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审判过程中,范镇、张方平等栩中大臣以苏轼为人刚正、重仁义、富有才华、上尊皇帝、心怀天下等理由奋力上书,最终苏轼免于一死改贬谪黄州,史称“乌台诗案”。这体现了宋朝(     
A.法律观念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北宋官员朋党观念浓厚
C.纲常伦理道德得到强化D.司法审判深受佛道影响
2023-08-22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听说他的哥哥刘德那儿有很多极其珍贵的儒家典籍,多次征召他,刘德就将《诗》《书》等古籍献于朝廷。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儒学体系的革新B.儒学受到高度重视
C.思想活跃的局面D.政府重视学术自由
2023-08-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占领香港地区共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利用两次鸦片战争的机会,武力夺占香港岛和南龙龙半岛。18428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其第三款规定:“将香港一岛络予大英国君主及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第六款规定将南九龙半岛由永租改为割让,“并归英属香港界内”。英国占领香港的第二步,是利用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机会,于189869日遥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及大小二百多个岛屿(今天统称“新界”),租期为99

——摘编自余绳武、杨诗浩《中英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问题》

材料二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从来不承认三个不平等条约。断中国成立初期,迫于国际国内形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坚持的方针是“暂时不动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六七十年代,党中央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以前维持现状。”1981年初,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已摆上日程,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针和态度。”事实上,他巴经形成对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和大体构想,这就是把“一国两制”原则首先用于香港通过谈判,中英签署联合公报,中国最终在199771日,实现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摘编自萧冬连《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政府应对香港问题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中国解决主权问题的因素。
2022-10-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顾炎武在《答友人论学书》中写道:窃以为圣人之道,下学上达之方,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进退;其文在《诗》《书》《三礼》《周易》《春秋》;其用之身,在出处、辞受、取与;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法。”据此可知,顾炎武(     
A.倡导格物致知B.反对空谈心性C.批判君主专制D.主张托古改制
2022-11-1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