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御史李定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审判过程中,范镇、张方平等栩中大臣以苏轼为人刚正、重仁义、富有才华、上尊皇帝、心怀天下等理由奋力上书,最终苏轼免于一死改贬谪黄州,史称“乌台诗案”。这体现了宋朝(     
A.法律观念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北宋官员朋党观念浓厚
C.纲常伦理道德得到强化D.司法审判深受佛道影响
2023-08-22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听说他的哥哥刘德那儿有很多极其珍贵的儒家典籍,多次征召他,刘德就将《诗》《书》等古籍献于朝廷。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儒学体系的革新B.儒学受到高度重视
C.思想活跃的局面D.政府重视学术自由
2023-08-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占领香港地区共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利用两次鸦片战争的机会,武力夺占香港岛和南龙龙半岛。18428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其第三款规定:“将香港一岛络予大英国君主及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第六款规定将南九龙半岛由永租改为割让,“并归英属香港界内”。英国占领香港的第二步,是利用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机会,于189869日遥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及大小二百多个岛屿(今天统称“新界”),租期为99

——摘编自余绳武、杨诗浩《中英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问题》

材料二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从来不承认三个不平等条约。断中国成立初期,迫于国际国内形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坚持的方针是“暂时不动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六七十年代,党中央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以前维持现状。”1981年初,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已摆上日程,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针和态度。”事实上,他巴经形成对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和大体构想,这就是把“一国两制”原则首先用于香港通过谈判,中英签署联合公报,中国最终在199771日,实现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摘编自萧冬连《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政府应对香港问题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中国解决主权问题的因素。
2022-10-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白居易写有《胡旋女》一诗,题注:“天宝末,康居国(注:唐时西域国家)献之。”诗云:“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从作品可以推知,当时
A.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汇融合B.异域乐舞广受欢迎
C.商路为文化交流提供便利D.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5 . 辽宋夏金近400年的对峙格局中,宋朝以据有“中土”、代后周政权之正统自居;辽圣宗专作《传国玺诗》宣扬“天子符瑞”尽归于辽;金太祖则诏告天下“今欲中外一统”。其间虽有争战,但“战”是统一之战,“和”是“君臣”“叔侄”之和。这反映出该时期(     
A.民族交融逐步消解民族差异B.正统之争成为战争的根源
C.和平交流是民族关系的主流D.政权并立中呈现出内聚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顾炎武在《答友人论学书》中写道:窃以为圣人之道,下学上达之方,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进退;其文在《诗》《书》《三礼》《周易》《春秋》;其用之身,在出处、辞受、取与;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法。”据此可知,顾炎武(     
A.倡导格物致知B.反对空谈心性C.批判君主专制D.主张托古改制
2022-11-1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茶从“神农氏尝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至今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商朝以前,茶被视为珍物。六朝时期,我国佛教盛行,茶与佛教产生互动,促进了茶文化的萌芽。唐朝时期,茶叶品种更加多样,产量也更高。同时随着茶叶贸易活动不断完善,大众饮茶习惯逐渐形成。唐代大量与茶相关的作品出现,如茶诗、茶画等。世界上第一部专门写茶叶的著作《茶经》出现,其内容丰富,包含生物学、生态学、制茶学、分类学及数理学等一系列学科知识,还包括当时盛行的一些关于茶文化的传说、史记资料、诗词歌赋等。

——摘编自郝祁花《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内涵研究》等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与利用茶的国家。饮茶在国内日益发展的同时,其影响还不断越出国界。17世纪中国茶叶被引进英国。随着时间推移,英国人开始向茶中添加在传统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牛奶,后来又大量添加燕糖,逐渐形成具有英国特色的下午茶。在剑桥大学,饮用下午茶已然成为学校的重要传统,下午茶的氛围十分民主与平等,无论身份高低与专业差异,人们就相关问题自由探索。英式饮茶需要大量添加蔗糖,带动了蔗糖消费的增长,为了制造出更多的蔗糖满足社会需要,英国在适宜种植甘蔗的西印度群岛进行大力开拓,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甘蔗种植园迅速发展,其他作物抑或植物被砍伐或者抛弃。为了不依赖中国,英国开始努力探索茶树种植,先后在印度、东非等地区大量种植茶树。

——摘编自刘章才《茶向西方的传播简述》

材料三 中国茶文化具有中国特色,是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把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置于全球化背景之下,既与全球化发展趋势总体适应,又与茶文化发展的国情、省情、地情相吻合,切实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彰显特色。随着当代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茶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茶文化研究成果的应用,包括营造茶产业活动的氛围、实现有关茶技术知识的再生产、促进茶知识和技能传递等,而且茶文化自身产业化发展也成为一种趋势,这就为茶文化研究的产业化提出了要求。历史地看,中国早期的茶文化发展是走在茶科技、茶产业前面的。然而,今天的茶文化还未取得与茶科技、茶产业同等的地位。应像抓茶科技、茶产业一样,打造茶文化信息与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及时、有效的茶文化信息与技术服务,有计划、有重点地引导或指导人们广泛开展茶文化创新实践活动。

——龚永新等《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文化在唐朝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饮茶的特点,并简要分析中国茶传播对世界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作者对促进当今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建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皇帝的支持下编撰《汉书》。他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先秦以来各种图书分为六大部类,即“六略”。第一部类是最重要的典籍,其中按重要性分为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和小学等。《汉书·艺文志》的书目分类及排列显示出
A.统治者倡导文化多样化发展B.史书编撰成为官方垄断事务
C.儒家思想仍然处于主导地位D.思想活跃带动文化交流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唐代诗人孟浩然大部分时间过着隐居生活,他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道:“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他也曾向玄宗流露过“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苦衷。这体现了当时(       
A.诗人的想法与行动相脱节B.诗人积极入仕的价值追求
C.主流文学体裁发生了变化D.诗歌世俗化倾向日益突出
2022-07-01更新 | 439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古代世界的经贸往来以及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以下选项中起源于西亚,逐步向希腊、欧洲传播的有
A①大麦②水稻—③骆马④造船技术⑤莎草纸⑥“零”
B①小麦②大麦③山羊④农耕技术⑤神话⑥字母文字
C①小麦②南瓜③山羊④“浮动园地”⑤儒略历⑥巴利文
D①大麦②豆类③牛④冶铁技术⑤悬诗⑥字母文字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