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河南地区自然灾害基本数据统计

年号大水和
特大水灾
大旱和
特大旱灾
地震冰雹蝗灾总计年数大水灾
出现频率
大旱灾
出现频率
顺治84611332182.34.5
康熙1815812760613.44.1
雍正4127133.3
乾隆11835633605.57.5
嘉庆3282328258.312.5
道光4466323307.77.5
咸丰13481111
同治21328136.513
光绪9589738343.86.8
总计59403952372372654.46.5

清代河南地区受灾州县数和年平均受灾州县数


材料二 从1941年开始,地处中原的河南就开始出现旱情。民国十七年,作为当时执政的国民政府规定:“凡地方偏灾,有省政府办理急赈。”为了减轻灾民负担,在1942年的秋收,政府一次即减免五六个专区公粮45000石。1942年,河南省府制定了7项救灾方针,规定“宽筹经费,使之足以适应救灾之需要,并使款不虚糜”,并“采购大批粮食,运济灾黎”。豫省府电陕、鄂、皖等丰收省份,各本救灾恤邻之旨,对豫民入境赐予安置;经商议由中国农民银行拨给河南麦种贷款,并将用于修建龙门林场的经费转移到购买油菜种子,帮助农民恢复生产。为破除迷信,国民政府片于治蝗进行宣传,并特意组织防疫队分往各机关及各乡村巡回注射。民间力量也纷纷投入到救灾热潮中,建立救济会、收容所。

——摘编自肖宁《政权分立中的灾荒救济―1941-1944年河南救荒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河南自然灾害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国民政府在河南救荒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清政府和国民政府对河南的自然灾害及救荒措施谈谈你的认识。
2 .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美等发达国家修建了铁路并展现出铁路运输的潜力,此时的德国在经济上明显落后于英、法,但不甘落后的德国人也开始修建铁路。下表是1840—1851年德国从英国和其他国家进口机车数量以及自产机车数量的数据统计表(单位:辆)。图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A.英国丧失了工业革命领头羊地位B.德国铁路建设推动了制造业发展
C.德国的制造业已完成了国产替代D.铁路推动了德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中国部分朝代的耕地及亩产状况,图表数据可用来解释
年份(公元)耕地(百万亩)人均耕地(亩)粮食播面亩产(公斤)
1055119.59132
75566612.6167
139377612.8174
17536783.69184
18127272.18
①小农经济的长期落后   ②勤劳节俭的行为取向
③清朝前期的社会危机   ④精耕细作农业的必然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二十二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另据《唐六典》统计,唐初有“七千余蕃”与唐王朝存在政治、经济或文化往来。下图为章怀太子(唐高宗之子)墓道壁画上的《西客使图》(摹本)。由此可推知,唐初(     
A.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开通B.国内出现了民族交融高潮
C.鸿胪寺官员职务较繁忙D.突厥对中原的威胁被解除
5 . 下表所示为1947年4月23日~5月1日出席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所属的民族和阶层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民族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满、回、朝鲜等各民族代表393人
阶层包括工人、农民、牧民、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和军人,以及部分工商界人士、地方士绅和宗教人士

A.代表具有广泛性和革命性B.使少数民族实现当家作主
C.得到了全国各界大力支持D.汇集了内蒙古人民的意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为“八山一水一分田”,1661—1840年,福建人口增加了近13倍,随之,福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民众生存艰难被迫移居海外求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后,福建安溪一带都有民众参加,运动失败后,参加起义的民众被迫逃往海外。丁日昌在《为秘鲁在澳门、厦门等地拐骗华工出洋致总署函》中说:“此等承工华民,皆因兵燹之后,一时失业,受其引诱,其甘心愿往者,固无一二也。”尤其是十九世纪初期奴隶贸易废止后,华工成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劳动力来源。1866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准予华人出洋承工,华工出国开始合法化。晚清福建华工出洋后主要流向东南亚地区,此外,部分华工流向美洲和马达加斯加等位于非洲的英法殖民地。华工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

       ——摘编自《晚清福建华工出国探析》等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欧洲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摧毁了欧洲的传统经济,导致剩余劳动力向海外迁徙。由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无法解决,欧洲国家开始发生周期性危机,社会极不稳定,至三四十年代,革命运动遍布欧洲。在政府高压政策下运动先后失败,许多工人感到失望,纷纷移民美国。西欧各国渐渐意识到人口外流可以减轻国内的人口负担,达到医治贫困的目的,逐渐取消了限制移民的法令。德意志于1848年革命后,废除限制移民的规章,简化移民出国手续,以此达到疏散革命力量的目的。而同时期的美国工业化迅猛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据1871—1892年的统计,美国来自欧洲的移民中,有23%是熟练工人,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如电话发明家贝尔就是1871年来到美国的苏格兰移民。英国纺织厂的熟练技师塞缪尔·斯莱特1789年移民美国后建立了一系列棉纺织企业,被称为美国的“阿克莱特”。

       ——摘编自《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福建华工出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福建华工出国与19世纪西欧赴美移民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人口跨地区迁移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IMF的统计,2018年,人口高达63.9亿的发展中国家所创造的GDP约为33.67万亿美元,人均不到5300美元而人口接近11亿的发达国家,所创造的GDP高达51. 07万亿美元,人均已超4.7万美元。这表明(     
A.发展中国家掀起现代化建设浪潮B.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D.南北差距问题严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西方殖民扩张首先从非洲开始,在人类近代史上,奴隶贩运写下了最可耻、最卑劣的一页。利欲熏心的欧洲殖民者把人数众多、具有热带作物种植技术,又能适应热带劳动的非洲黑人当作猎奴的对象。从塞内加尔河口到刚果河口的广阔地带,停泊着一艘又一艘欧洲殖民国家的贩奴船,把黑奴贩运到美洲。据资料统计,在400年的奴役过程中,非洲黑人被杀了上千万;圣多明各岛在18世纪上半期共输入奴隶280万人。

——摘编自李伯重、韦森等《枪炮、经济与霸权:谁在争夺世界经济的铁王座》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影响和共产国际的推动下,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建成了反帝民族统一战线。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席卷全球,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已经开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危机,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的进程。

——摘编自《最新世界殖民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塞内加尔河口”“最可耻、最卑劣”奴隶贩运的见证地,并分析近代奴隶贩运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十月革命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影响。举出二战之后,加快“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事例。
2022-05-06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民族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属周王所有,主要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土地,且需要交纳贡赋。一井九百亩,中央之百亩公田所出谷物用作军资。王朝有司空等官员负责井田管理、军赋供应等事宜。

——摘编自冯时《霸伯治盐与西周井田》等

材料二

商鞅变法实行国家授田制,统计实际授田数量,实行以地治民,以功劳、爵位授予田宅,并规定出编户民相应的赋役义务。

——摘编自臧知非《战国秦汉土地国有制形成与演变的几点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井田制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对秦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并指出战国时期变法潮流兴起的根本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表为国内科技研发支出总额(GERD)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统计(2012年)。由如表可推知
丹麦芬兰瑞典美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南非
3.00%3.42%3.28%2.70%2.87%1.13%1.93%0.73%

A.北欧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水平最高
B.新兴独立国家的科技增长更具潜力
C.科技创新导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D.科技发展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