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1911-1927年间中国铁路经营状况统计表类型,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类型1911年1927年
公里数百分比公里数百分比
自主经营665.626.91043.948.0
帝国主义经营直接经营375939.14330.2533.2
控制经营519254.07666.2958.8

A.自主经营铁路增长速度较快B.抵御外国经济侵略毫无成效
C.混合经营的模式被广泛认可D.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日益减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材料一   王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但是“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

——朱熹《论王安石》

材料二   他理财的目的绝不只是增加国库每年的收入而已,实际上还是想让国民摆脱贫困,增加他们的财富,再从他们的财富中索取盈利的那一部分作为国家的财政经费。所以说,发展国民经济才是他的第一目的,改善国家财政只是他的第二目的。他所主张建立的各种法令都是和这两个目的大有关系的。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三   现在从官方教材或者是主流的数据来讲,基本上坚持了民国以来对王安石的敬重,就是他的动机是好的,是变法走样了。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对该事件评价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0年前后,针对中国是否存“劳工问题”的争论,一批知识分子通过大量的微观调查,以译实的数据和资料,反映了劳工的劳动环境生存状况和生活场量呈现了其“牛马不如”的形象。这些调查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表明中共以工人运动为中心
C.消除了知识界的认识分歧D.开辟了社会问题研究新方法
21-22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1960-1976年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表。表中数据变化表明
国家1960年1970年1976年
ABABAB
美国7228009348001057900A为经济增长指数;
B为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
英国7614009422001023900
乌干达996011713596266
加纳931989525797498

A.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资本主义无法克服基本矛盾
C.发展中国家成就与挑战并存
D.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联系加强
2022-06-12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新时期我国女性从业的产业结构分布比例,该数据可以反映出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82年77.98%13.81%8.2%
1990年76.09%13.47%10.43%
2010年45.3%14.5%40.2%
A.女性就业人数持续增多B.女性社会地位日益提高
C.改革深化加速社会发展D.现代企业建设成效显著
6 . 据统计,1928年苏联国家谷物生产总量为733.2百万公担,到1934年则降至676百万公担,净减57.2百万公担。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集体化降低农民积极性B.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C.苏联工业化吸引大量劳动力D.调整工农业比例的失调问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大西洋一印度洋一太平洋新航线的开辟,促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瓷器贸易体系从区域走向全球的重要转折。下袁“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见证了当时远洋贸易的繁荣。

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单位:艘)

沉船编年中国东南亚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其他总计
第一期:15世纪末期至16世纪60年代38200013
第二期:16世纪70和80年代53306017
第三期:16世纪9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4011145135
第四期:17世纪90年代至18世纪20年代311111017
总计1512172512182

材料二   在东亚和东南亚海域,荷兰一方面持续围攻西班牙、葡萄牙的贸易据点和商船,另一方面也积极谋求与中国、日本开展贸易活动。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开向市场募集资金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经营荷兰在亚洲地区贸易活动。为了更安全、更便捷地开展荷中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还于1611年开辟了从好望角向南靠近南极圈航行,然后沿澳大利亚西海岸北上巴达维亚的新航线。

       ——摘编自魏峻《16—17世纪的瓷器贸易全球化:以沉船资料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中国海上贸易主导权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沉船编年中第三期和第四期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沉船数量的变化及其折射出的历史变迁。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荷兰在17世纪活动东南业地区贸易主导权的原因及其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新政开始后,一些大臣明确主张将过去的书院改成学堂,学堂学生毕业后也可取得功名。不久,慈禧太后采纳了相关建议。1902年,张百熙被任命为管学大臣,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两年后,慈禧太后又命人修订章程,将学堂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其上还有大学,并规定中小学堂的毕业生可以授予生员(秀才)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可以授予举人功名,而大学和通儒院的毕业生可以授予进士功名。随着这些措施在全国逐渐推广,科举制度的地位摇摇欲坠。

——摘编自郭琪《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

材料二   1907年,沈家本在《类进呈刑律草案折》中指出:“将欲实行新律,必先造就人材。近年各省遵旨设立法政学堂,查叠见奏报,拟请明谕各督抚认真考核,力筹推广,务使闽省官绅均有法律知识,则一切新政可期推行无弊,实与预备立宪大有关系。”在清政府的明令推动下,全国法政学堂大量涌现。据陈翊林《最近三十年中国教育史》统计,宣统年间,全国有各类专门学堂共111所,在校学生20672人,其中法政学校有47所,学生人数达12282人,超过其他专门学堂人数的总和。

——摘编自周少元《晚清法律教育形式的转变:从职业教育到学堂教育》


(1)根据材料一,简述清末学堂制度改革对科举制度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慈禧修订学堂章程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学堂制度建设。
9 . 据《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一书统计,清代前期我国内河航运里程已有5万公里以上,沿海航线1万公里。新疆、蒙古与内陆的贸易也有大规模的发展,山西商人开辟的从蒙古草原直抵俄罗斯的北疆陆路贸易线亦达万里之遥。这表明,清代前期(     
A.高效农业生产已经形成B.城乡网络体系相当完善
C.商业贸易方式不断变化D.商品流通范围日益扩大
10 . 武周时期上承太宗“贞观之治”,下启玄宗“开元盛世”,为唐朝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交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武周时期的民族政策沿袭太宗之治,对归附的各民族君长,都加以册立、礼遇、馈赠,设置羁縻府州。羁縻府州作为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贯政策,其主要特点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武周时期对羈縻府州的管理,主要通过边州都督府和都护府两种形式实现。唐朝初期,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广泛接触,为承袭贞观遣风的武则天重用蕃将,提拔少数民族人才提供了广阔的人文条件。据马驰先生统计,“武则天当政年代,从中央到地方,蕃人出身的文武官员仅充武职的蕃将一项,就当以千计”。众少数民族将领们,以其血肉之躯,忠诚赤心,担负着内巩京师、外备征御的重要任务。

——摘编自白关峰《论武周时期的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指出武周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并概括武周经略边疆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简述武周时期经略边疆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