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1996年第8期《文物》杂志上,第一次全文公开发表了连云港市和东海县博物馆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下图)的释文。该考古发现可以为以下史实佐证的是(     
A.秦朝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B.秦汉以上计制考核官员
C.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分为13个州,设刺史
D.隋朝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
2022-12-2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英国著名考古学家列奥纳德·伍利的考古队,对苏美尔文明时期的古城乌尔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出土了大批精美绝伦的文物,展示了历史鼎盛时期的苏美尔文明曾经达到的辉煌。下列物件不属于乌尔王陵出土的是(     
A.B.
C.D.
3 .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下列三幅图所代表的文化遗产从左到右分别是埃及古阿比多斯的埃及牛的黏土模型、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藏的牛尊和亚述帝国王宫出土的人面飞牛石雕。这些考古文物可以用来说明(     
A.世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历程B.社交和宗教仪式的重要性
C.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D.埃及文化的世界价值与意义
4 . 下图所示文物大量出土于隋唐墓葬中,而在此前和此后的墓葬中却很罕见。这间接说明隋唐时期(     

A.对外贸易处于顶峰B.西北边疆战乱频繁
C.丝路贸易较为兴盛D.榷场互市相当活跃
5 . 文字是人类进入古代文明的最主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苏美尔人的遗物中,文字是最惊人的发现。在很古老的年代,苏美尔人的文字似乎就已非常成熟。这些文字不单已够宗教、商业之用,而且还作成诗文,表达极其复杂的感情及思想……苏美尔人留于泥板上的文字,以其笔画若楔,故称楔形文字。在出土的泥简中,其所记载的内容,种类极其浩繁,有官文书、私文书、宗教记录、文学作品、法庭判决和流水账簿。

埃及的古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一个观念,用一幅图画来代表。例如房屋,埃及人叫 per,表示per便画栋房子。有些观念,因为太抽象画不出,于是便只有会意。会意所采用的符号,有的是基于习惯,有的是基于少数人的创造,多数人的跟从。由会意所形成的文字,叫会意文字。埃及属于会意文字的,例如,以狮子的前半部表示“权威”,以黄蜂表示“忠诚”等。沿着这条路线发展,有些无法以图画表示的观念,凑巧和某些用图画表示的声音相似,于是遂有假借。

——[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

材料二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象形、指意、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通过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摘编自《殷墟甲骨学大辞典》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楔形文字的主要用途,结合所学分析出土泥简的历史价值并用一句话说明楔形文字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构成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作用,结合材料一、二分析甲骨文和泥简记载内容的差异。
2022-09-02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22年9月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成为会议亮点。从遗址中发现了古城水陆城门相关建筑遗迹、成组码头、木质栈道、干栏建筑、沉船、大量宋元瓷片、漆木器、砖雕、植物种子等古代遗迹遗物。该遗址发现不仅实证温州港是宋元以来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商港”,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堪称近年来我国海洋考古、城市考古的重大收获。这一实例说明(   
A.考古发现决定了历史研究水平B.考古遗存可与文字记载相佐证
C.可借助考古发现探知历史真相D.历史真相必须以考古文物的形态呈现
7 . 考古发掘的文物是研究史前文明的主要依据之一。观察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猪骨标本 浙江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陶钵
A.反映了古代游牧经济的发展状况
B.体现了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业耕作技术水平的直接证据
D.折射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多元起源
2022-06-21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一首关于江口沉银的民谣在四川地区流传了300多年。相传,明朝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在彭山江口处战败船沉,有1000船金银财宝沉于江底。与张献忠同时代的彭遵泗写《蜀碧》时,也称“献忠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展闻,逆于彭山之江口……”2017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水下考古首期收官,出水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文物为我们解决有关张献忠的诸多历史传说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材料表明
A.考古研究是找寻历史真相的主要途径
B.部分民间传说,可能成为考古的参考
C.历史最终都会以考古文物的形态呈现
D.还原历史,必须经各种史料对比研究
9 . “经远舰”的发现为研究北洋水师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经远舰”的发现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水下考古队利用多波束等仪器设备采集遗迹数据,结合潜水探摸,结合地方志文献研究,确认了“经远舰”准确位置。第二阶段,水下考古队在舰体外侧进行抽沙作业,逐步揭露出舰体结构,并发掘清理出水文物。2018年9月15日,考古队员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悬挂于舰舷外壁的木质髹金“经远”舰名字牌,由此确证沉舰即为经远舰。这说明
A.真实的历史唯有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B.史学研究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结合,进行跨学科研究
C.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并非缘自问题,而是缘于发现
D.历史的价值判断常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选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史记》《汉书》等权威史籍中都只记载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2002年在湖南龙山里耶古城遗址出土的秦简中发现了“迁陵洞庭郡”简牍,且洞庭郡下发给迁陵县的官方文书达15枚之多,确认了洞庭郡确存的事实。这说明了(     
A.历史认识随着历史材料的丰富不断发展B.考古是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
C.历史的基本史实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D.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均属于二手史料无法相互印证
2022-11-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