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人口迁徙与动植物交流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航行拉开了西欧国家在美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序幕,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洲际人口迁移……面对这种现实, 欧洲人借用土著人劳动力开发美洲的愿望化为泡影……进入 18 世纪后, 移民步伐有所加快,规模也更加庞大。更重要的是,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相继建立后,为加快经济开发, 英国人竞相推出种种优惠政策吸引移民。

——梁茂信《近代早期西欧国家人口流动的特征分析:1550—1750 年》

材料二   这些外来作物如何传入中国,学界对此作了极为全面与细致的考察……就中国而   言,也与这一时期(明清时期)以中国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的延伸发展与地区性世界贸   易网络的存在直接相关。丝绸之路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对外交流网络……在这一体系的   影响下,中国无疑是东亚及周边地区的核心,丝绸之路也成为中国联系周边地区的交流网络。……但此时期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多是经由欧洲或东南亚(较早完成大航海的   西方国家建立的殖民地) 为跳板,而非是直接传入。

——崔思朋《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在日内瓦发布的最新年度《全球趋势报告》,2020 年逃离战争、暴力和迫害的人数上升至近 8240 万。这在 2019 年底已创下历史新高的 7950 万人基础上,又增长了 4%…… 2018 年至 2020 年间,有近 100 万名儿童出生即是难民。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在未来数年内仍然是难民。格兰迪说:如此多的儿童出生在流亡中,这一悲剧应当成为我们做出更大努力以阻止和结束冲突与暴力的理由。”

——根据中国网新闻整理


(1)根据材料一写出“他”的名字,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早期美洲人口迁移的特点。
(2)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外来作物传入中国的途径,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外来作物对当时中国农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概述国际社会为解决难民问题做出的相应努力。
2022-07-02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21 世纪以来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增长趋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人工智能企业始创于 21 世纪初     ②2015 年后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减少
③21 世纪以来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劳作方式的改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6-2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文化的交流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   性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 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管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二   东方的犹太文明和西方的希腊、罗马文明起初各沿着自己的轨道独立地发生、发展,但到了一定的时期,双方相互间的接触、交流日益频繁,公元前 4 世纪亚历山大东征是这一东西文化大交汇的关键性起点。巴勒斯坦也成为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   国的一部分,由此犹太人进入持续 170 年的希腊化时代。尽管希腊本土已度过其灿烂的文明盛世,但醉心于其文明的亚历山大却在推行军事扩张的同时,把希腊文化遗产的新生和推广当作自己的天职。

——余建华《早期犹太文明与希腊罗马文明的交融碰撞》

材料三   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之间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那么到了隋唐这一愿望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商贸的繁荣,而其更为积极的结果却是文化的互相渗透。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   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隋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1)概括材料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结合所学,从国家治理角度概述其价值。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希腊化时代”的含义,并从亚历山大远征的文化影响视角谈谈你对“希腊文化遗产的新生和推广”的理解。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请结合汉代相关史实加以说明。②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汉代,   从社会制度层面论述“最终形成了以隋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英国政府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文官是终身职业,不随执政党的更换而更换,不受选举的胜负或者政治浪潮的起伏影响,若不是违法不得随意被免职。此举的目的是(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选拔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
C.确立文官常任原则D.保持行政连续性和稳定性
5 . 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演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使三亿农民在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B.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C.解放区开展“打土豪,分田地”,使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D.建国初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2022-06-2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通史》中提到“两个民族的竞争, 不单是政治上的事。虽然前代的竞争,不像现代要动员全国的人力和物力,然一国政治上的趋向,无形中总是受整个社会文化的指导。所以某一民族,在某一时代中,适宜于竞争与否,就要看这一民族,在这一个时代中文化的趋向。”材料意在强调
A.文化的趋向决定了这个民族的地位
B.文化差异是实现民族认同的唯一障碍
C.民族关系不仅受政治更受文化的影响
D.提升民族文明素养是文化的功能之一
2022-06-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吕思勉在谈到“历史”时说:“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之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为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只是一事。天下事既没有两件真正相同的,执应付此事的方法   ,以应付彼事,自然要失败。根据于包含众事之理,以应付事实,就不止于此了。然而理是因事而见的,舍事而求理,无有是处。”据此可知(       
A.治史要做到事实与明理结合B.历史研究强调事实的准确性
C.对历史问题的解释难有定论D.探求历史的目的仅在于明理
8 . 某校史学社的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有一组同学确定了“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主题,整理出了五条材料(见下图)。 这些材料符合史实的有
A.1条B.2 条C.3 条D.4 条
2022-06-27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寻览关中周围的关隘:潼关、散关、武关、萧关,这些关隘不但营造了关中平原四塞之国、形胜之区的地理形势,且屡屡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就了关中十三朝立都之地的光辉历史。下列史实发生在关中地区的是(       
A.郑国主持兴修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
B.秦始皇开凿的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
C.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沿草原丝绸之路西迁
D.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
2022-06-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工业革命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交通的变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 世纪上半期,在美国带动下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
B.1812 年,美国人制造的蒸汽机为驱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C.1908 年,美国福特 S 型汽车是第一款真正意义的量产车
D.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2022-06-2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