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材料   胡寄窗(1903-1993),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首任会长。四川天全人。曾创办《经济学报》《经济论评》杂志。

胡寄窗所著的三卷本《中国经济思想火》是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讨中国经济思想演变的思想通史,创立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理论新体系。

为了回应“欧洲中心论”对中国经济思想的忽视与贬低,胡寄窗先后出版了多部论著,通过对比分析告诉世界:我们的祖先同样构建了卓越的经济思想。他还认为未来的世界经济学更不必以西方为中心,开创了直接向国外弘扬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成就的范例。

20世纪80年代后期,胡寄窗敏锐地注意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以批判地借鉴国外经济学的有益部分,于是他的研究重点开始从中国经济思想史转向西方经济学说。

纵观胡寄窗的学术生涯,他始终坚持经济学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在“本土”和“国际”的相互融合中,梳理出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变线索。

——摘编自刘迪《胡寄窗:将中国经济思想史推向世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寄窗的主要成就,并分析20世纪80年代他转移研究重点的背景。
(2)请简要谈谈胡寄窗的学术研究历程对你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大事年表(19782001年)

197812月的一天,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
12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12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79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长徐向前声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中美正式建交。
128日到25日,邓小平访美。
7月,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19804月,四川广汉向阳公社决定率先改社建乡。
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1984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9904月,中国政府宣布开放上海浦东。
199212月邓小平南巡,发表南方谈话。
10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001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材料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线索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等地。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欧文化的发展B.不断向外进行传播
C.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D.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特点,第一个方面是上层的统治——国家治理,主要是通过维护儒家意识形态的大传统、教化人民和通过建设全国性的巨大工程,来为政治统治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第二个方面是基层的统治——社会治理,主要就是通过国家大传统与民间小传统的互动,形成强有力的民间法比如乡约、族规等制度,乡钟、地主等精英,宗族、乡里等组织。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中央王朝力图将权カ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乡村地方。从直接统治的乡亭里制到间接控制的保甲制的演变,只是为了适应乡村社会组织的变化,更为有效地统治乡村。因此,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始终是影响国家与乡村权力体系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黄杰《比较历史视野下的大国治理问题研究以藕合治理机构与治理绩效的关系为线索》

材料二   罗马帝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体制与军事主义结合的一个体系”。罗马国的统治者将罗马公民权授予行省居民、推广城市化运动,发展城市体制,依靠行省奴隶主阶级组成的自治政府实行地方自治,建立起一套中央政府——行省机构——地方白治城市三位一体的行政管理机构,这对于帝国中央集权的政府加强对地方治理体系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这就意味着罗马帝国的双重治理体并不存在,如中华帝国那样长期的、可调适的相互渗透、嵌入和依赖等良性互动关系。

——摘编自梁作槲《罗马帝国与汉晋帝国衰亡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与罗马帝国国家治理的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与罗马帝国国家治理在方式上的相似之处,分析其对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
2022-03-25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尖名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小说《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中,刘备就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张飞是“勇”的代表,诸葛亮是“智”的代表,赵云是“忠”的代表等等。刘备是小说里的中心人物。该学者意在说明,以人物为载体的《三国演义》
A.真实遵循历史发展线索B.形象地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C.客观再现历史人物生平D.阐释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
2022-01-1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梳理时间线索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观察《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线索,其中①②③分别为
A.东晋、西晋、南齐B.东晋、西晋、北凉C.西晋东晋前秦D.西晋、北周、东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以斯坦因为代表的青年作家通过对语言和标点符号进行实验、破坏故事的叙述线索来表现世界的混乱和社会的失控。同时,德莱塞等作家仍采用细节堆积等自然主义手法,注意对细节的取舍,更看重故事的氛围,使作品富有诗意。这表明该时期的美国文学
A.浪漫主义开始兴起B.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并存
C.现实主义成为主流D.现代主义已占据统治地位
8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统一与辽阔的疆域,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开发的。中国的文化历史,也是中国56个民族及其祖先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其中汉族居于主导地位,每一个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经历了几千年辉煌的古代农业文明之后,中国社会缓慢发展到清朝。此时的中国与世界形势均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所谓“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向中国人提出两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历史新课题,这就是:抵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新中国建立迄今已70多年。70多年来,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建设强大而现代化的国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澥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史实,自行选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以时序为线索,史论结合,表述规范)。
9 . 《明史》对巡抚制度形成与发展的线索解读,学界普遍接受。但仔细对比《明实录》等原始材料,就会发现这条线索太粗,遗失了许多重要的史实,易产生对巡抚制度的错误认识。这说明
A.历史解释需多种史料实证B.原始材料印证史实最可靠
C.正史对史实的解读较模糊D.历史解释是否科学难确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关于第一次西航用费的确切数字已不可能得到,但是根据各种线索和迹象估计,总数大概是200万马拉维迪。伊莎贝拉曾打算把她的王冠上的珠宝换钱,……哥伦布在这桩事业中自己筹措了25万马拉维迪,不足的数目大概是从国库预支的。”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导致大量财富流入欧洲
B.由垄断性贸易公司组织
C.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影响
D.得到了西班牙王室支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