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大事年表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44年法国学者马勒莱发掘越南南部古海港奥克.艾奥遗址,认为其为东西海上交通的中继站。发掘出的中国物产包括西汉的规矩镜、东汉三国时期的八凤镜等,罗马特产包括152年和161~180年发行的罗马金币,这些金币以及罗马或仿罗马式金银装饰品、雕像中安敦时代的风格,表明二世纪中后期是罗马帝国与东方交往的高潮时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①—⑤各时期中国与罗马历史发展的共性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交流的影响。
2022-04-0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丰富多彩、灿烂辉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

67

38

57%

29

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在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商人阶层的崛起投影于中晚明文坛,吸引了众多作家的目光,一个个鲜活的商人形象开始不断涌向文学殿堂,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在明代小说里,作家们塑造了许多传统诗文里没有、以往小说里罕见的令人敬重的商人形象,他们的存在,充分反映了明代小说家们摒弃轻商贱商的价值标准,坚定地以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标尺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商人的地位再次得到极大的提升,商人阶层获得了总体性的肯定。

——摘编自周柳燕《论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

材料三   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下,文学作品中也很少有对商人形象的刻画,即使出现商人,也是将其视为贬斥的对象。明代冯梦龙所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潆初编撰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塑造了众多的商人形象。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商人形象作为晚明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对于当今社会美好品德和人性的弘扬与传承,具有一定程度的教化和劝诫意义。

——摘编自刘畅《“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意义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科技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变化及时代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考之唯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科举制大事年表

1.隋炀帝大业元年(605)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       始置武举
3.宋太宗淳化三年(992)       殿试封弥(糊名)
4.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       殿试誊录
5.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       南北分卷
6.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       八股文定型
7.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废科举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异同。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采,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炽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

时间国际大事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1993年欧盟成立,继续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迈进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水平
1999年二十国集团组成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5年联合国第66届大会通过《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
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发出的新能源,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指出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所提出的方案,分析该方案提出的基本依据。
2022-07-16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面是某同学所作清朝历史大事年表。本年表反映出
1653年 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1690年康熙帝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 乾隆设立伊犁将军
A.君主专制强化B.边疆地区巩固C.抗击外来侵略D.盛世帝国危机
6 . 历史大事年表是整理历史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理清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大事年表

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内容
1927年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大会指出工业化的初步成就,通过了全力开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和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
1930年6月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讨论加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措施,制定了社会主义全线进攻的纲领。大会决议确定苏联已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大会讨论了党的总结报告和第六个五年计划。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外交路线。大会讨论了关于克服斯大林个人迷信问题。
1966年3月苏共第二十三次代 表大会勃列日涅夫任总书记后的第一次党代会。大会通过了第八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着重讨论了国民经济中实行“ 新经济体制”问题。
1986年2月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作总结报告,大会确认戈尔巴乔夫的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大会批准了党纲和党章新修订本。

——据方舟《苏联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速记)记录》整理

材料二


说明:1999年,美、英、俄、中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成立二十国集团(G20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也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表现。

   ——据《中外历史纲要》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大林模式的具体内容,并自拟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两个事件,说明该事件在这一历史趋势中所起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读下表
17-18世纪英国大事年表(节选)
时间事件
1688年“光荣革命”发生,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同时登位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调整王权与议会的关系
1694年制订《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
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
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罗伯特•沃波尔取代国王而成为内阁首相

据此判断,英国制度变革中
A.保守势力一直居于主导地位B.始终以调和矛盾为出发点
C.有效避免了政党纷争的发生D.体现和缓渐进的基本特点
8 . 下为英国17—18世纪大事年表,省略号处应填写的事件是 
英国17—18世纪大事年表
……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规纺纱机
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

A.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B.英国议会推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
D.责任内阁制度形成,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