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千米,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

——摘自《国家地理》

材料二   “……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到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市,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布匹,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丝银帛交易之所……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罢瓦。……内中瓦子莲花栅,牡丹栅……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摘自《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苏州)生齿(指人口)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而户纂(赤色的丝带)组(宽丝带),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上

材料四   (宋高宗)谕大臣曰……又曰“广南(广东南路)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海外各国商人),夷人肯来,动辄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描写的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哪座城市?与唐朝长安相比,该城市有何发展?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出现的新的生产关系以及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
(4)材料四中“广南市舶”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材料中称外国商人为“蕃商”“夷人”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怎样的心态和思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每位专制君主虽然都力求“乾纲独揽”,“事皆亲决”,但实际上他无法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一人“独治”天下,必须“设官分职,体统相维,品式具备”。于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就出现了一个权力分配的问题。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吾国中央官制,秦汉以后,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而其变化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天子畏帝权旁落,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为己有,常用近臣以压制大臣。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了大臣的职权,因之大臣乃退处于备员的地位,而近臣却渐次变为大臣。近臣一旦演变为大臣,天子又欲剥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而吾国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

——摘编自李渡《中国历代中枢权力机构沿革论略》

材料二 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他们在制宪的时候,需要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在费城制宪会议上,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摘编自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中枢权力机构沿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民国初期和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在解决该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
3 . 法律和教化。

材料一   董仲舒《决狱》曰: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论曰:“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也,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垢父也。……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宋)李昉《太平御览·第六卷》

材料二   罗马法虽属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由于它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因此它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属于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其影响更加显著。


(1)概括材料一中判决案件的两种结果及依据分别是什么?这种现象反映出西汉法律实施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图中①②③④任选两个国家或地区说明其在法律建设上的主要成就。
4 .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政治制度也必须应时而动,方能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曾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策)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指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员),无不擢科(科举登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宋史文苑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对北宋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时上(明成祖朱棣)念机务(机要事务)殷重,欲广聪明,措(治理)天下于理也,乃开内阁于东南门,简诸臣为耳目。复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膝前(到皇帝面前)密勿谟画(认真谋划),率漏下数十刻(工作到很晚)。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共同商讨处理)。

——涂山辑《明政统宗》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成祖设置内阁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内阁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简要分析这一举措对以后政治制度产生的深远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
6 . 1500年前后,近代社会的曙光已经出现,世界逐步走向一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二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材料四     有人这样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的状况: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3)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业初兴之时,只有现在所谓定期贸易。《易经·系辞传》说: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指这一事实。所运销的,多数是奢侈品,所以专与王公贵人为缘。“子贡(卫国大商人、孔子弟子)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以与之抗礼”(《史记·货殖列传》),“交通王侯,力过吏势”(《汉书·食货志》),此等商人,看似势力雄厚,其实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较浅的。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从农村上市的绝大部分货物进入定期集市或正规市场,通常这类集市或市场为周围20到30个村服务。也有例外,但是这种格局直到19世纪后期是普遍的,因为当时城镇人口较少集中于少数大的中心城市,较多在于有定期集市的地方。大多数农户居住在离集市半天路的范围之内,在阴历规定的日子里,大批商人、掮客和小贩轮流到这些集市上来。众多的天主和卖主为价格争执不休,这表明价格竞争是激烈的。每一个县有许多商人在竞争,以致没有哪一个买主能垄断市场。

——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及中国近化商业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古代商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较线的”与近代商业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8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18501870年间,许多杂志介绍中国科举制的选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国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原则。1870年,英国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职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材料三   1979年颁布的《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中,把考核的对象划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考核时各有侧重,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技术类干部侧重能,如专业技能、业务熟练程度、科研成果等。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政治思想方面。考核干部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晋升链接起来。“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干部,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限期达到考核标准。经过两次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调离现职,分配其他工作,有的要降职使用。”

——摘编自张东川《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评析19世纪以来英国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中国颁布《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背景及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采,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炽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

时间国际大事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1993年欧盟成立,继续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迈进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水平
1999年二十国集团组成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5年联合国第66届大会通过《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
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发出的新能源,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指出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所提出的方案,分析该方案提出的基本依据。
2022-07-16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实行郡县制,其乡里制度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朝建立伊始,其乡村治理制度是族、闾、保三级制。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乡村制度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自宋神宗熙宁年间,推行实行保甲制度直至清朝,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中央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

——摘编自唐鸣《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材料  20世纪20-30年代,由于农村经济的日益衰落,中国兴起了以中华平民教育会、乡村建设研究院、金陵大学等为代表的教育和学术团体,为实现所谓民族再造“'族自救的乡村建设实验。其乡村建设主要目的和内容是试图对旧有的农村政治、农业经济和农民素质进行具有一定现代化性质的改造。尽管当时的乡村建设运动带有一定的缺陷,但显示出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意义的农村建设路径,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虞和平《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社会乡村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