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下面表格信息可知,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美国
1870年所有参加过叛乱的南部各州(代表种植园奴隶主利益)都已先后履行过宪法手续,重新回到联邦中来
1872年联邦政府赦免南部的叛逆领袖,恢复了他们的政治权利;之后撤销军事管制,宣传白人优越论、迫害黑人和进步人士的“三K党”得到发展
1890年密西西比州宪法规定,选民必须交纳人头税和接受文化测验,宪法还对选举的资格做了明确限定

A.国内市场得到统一B.允许黑人奴隶制存在
C.南部经济发展迅速D.代议制的局限性明显
2 . 下表所示为1880~1886年法国政府颁发的教育法令。这些法令的实行(     
11880年3月18日,政府颁布法令,驱逐耶稣会修士
21881年6月16日,法国下令废除修女持修会会长颁发的传教许可证书就可在初等学校任教的特权
31882年3月28日,《义务初等教育法》规定:公民教育取代宗教教育在学校中的传统地位
41886年10月30日,初等教育总体组织法规定,宗教界人士不得担任公立学校教职
A.利于巩固法国民主共和秩序B.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权
C.开启了法国世俗教育的进程D.根除了封建专制主义残余
3 . 对下表信息最合理的解释是(     
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通俗易懂、优雅简洁,处处激荡着公民权利与自由的激情,因此有学者说法典是一部“出色的法国文学著作”,文辞浅显,对在民众中的普及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有意识地放弃了通俗易懂性和民众教育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概念化术语,高度重视其规定的准确性、清晰性及完整性,是一种“非常精密的法律的精雕细琢”,因此语言抽象深奥、艰难晦涩

A.德国民众比法国民众的文化层次更高
B.《法国民法典》更能体现资产阶级的价值观
C.《德国民法典》比《法国民法典》更具有逻辑性
D.《德国民法典》体现了对传统民法的修正与发展
4 . 1978年,新中国迎来了一次出国考察高潮,下表所示为当年比较重要的几次出访。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时间考察团名称考察目的地
3月31日至4月10日中国共产党工作代表团南斯拉夫、罗马尼亚
3月29日至4月22日赴日经济代表团日本
5月2日至6月6日赴西欧五国代表团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西德
A.渴望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B.以团结全世界工人阶级为目标
C.力图打破封闭僵化的局面D.积极为中美建交创造有利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下表所示为辽、金等民族政权所创制的文字。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创制契丹文字,用于刻石立碑、文学创作
西夏创制西夏文字,用于抄写佛经、法律、字典,翻译经史著作
创制女真文字,科举中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蒙古、元(成吉思汗时)形成畏兀儿体蒙古文,用于修史;(忽必烈时)八思巴字用以拼写蒙古语

A.民族政策相对开明B.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
C.民族政权渐趋统一D.民族历史的一脉相承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母亲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各民族人民在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的中心和重心所在地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下表是不同视角下的“黄河文化”

考古学角度黄河流域诸多的文化遗存构成了中华文明“星空”中灿烂的“银河”
政治与国家形态的角度随着定居的农业文明阶段的到来,黄河中上游早期“国家”雏形诞生。周朝时黄河文化已由城邦国家过渡到城邑国家的体制
社会经济的角度中国古代大城市的兴起与黄河流域灌区的分布具有密切联系,沿黄河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积极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思想体系生成的角度黄河流域思想流派异彩纷呈,互相争鸣,逐渐形成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并在后来的历史中一脉相承
文化传播的角度黄河文化兼容并蓄,在不同阶段形成多个文化中心,并由中心向周边传播,并与外部世界的多元文化进行广泛交流互鉴
革命历史角度近现代以来,面对内忧外患,中国各族群体奋起抗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奏响“保卫黄河”的壮丽篇章。

——编自王海飞《论黄河文化的形成过程、内涵与形态》


根据上述材料,根据材料任意一个或多个角度围绕“黄河文化”拟定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据下表所列评论, 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柳宗元“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张居正“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
梁启超.“其(秦始皇)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A.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B.时代变迁决定评价差异
C.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D.立场不同导致褒贬不一
8 . 下表是上海工人月均工资的部分统计数据
时间1946年8月1947年2月1949年4月
月均工资20万法币40万法币30---50万金圆券(1金圆券等于300万法币)

上海工人工资的增长
A.源于工人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
B.使得工人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C.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D.表明上海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
2022-05-08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19世纪美国外贸出口的商品结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初级产品(%)制成品(%)
1820 年63.425
1840 年72.324.1
1866 年72.523.6
1880 年61.834.7
1900 年41.347.5

注:初级产品,一般指原料和未加工食品;制成品,一般指经过复杂加工的工业产品和商品。
A.推行自由贸易政策B.主导建立全球贸易体系
C.国际经济竞争力增强D.农业发展日益走向衰落
2022-04-2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是关于参加中共“二大”代表的人数的若干记载。据此可知
序号史料出处
“参加这次会议(即中共“二大”)的有来自七个地区(上海、北京、山东、湖北、湖南、广州)七个代表,每个地区各一人。”《关于我们党的组织问题(补充报告)》(1922年12月9日出席共产国际“四大”的中共代表团提交)
“陈独秀、李达和我(即张国焘)、蔡和森、高尚德、包惠僧、施存统,此外还有一位上海代表、一位杭州代表,一共九人。”张国焘《我的回忆》(1961-1965年所写)
“(二大的代表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共12人。”《中共历次大会代表和党员数量增加及其成分比例表》(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代表整理)
A.仍需寻求更多史料,进行史料互证,还原历史的真相
B.甲可信,因其记录的日期最接近中共二大召开的时间
C.乙可信,因张国焘为“二大”当事人,其回忆最可信
D.丙可信,因其记载的名单更为详细,故其可信性更强
2022-04-13更新 | 338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