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良好的国家治理,制度是决定性的。“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这是从历史中得到的启迪。下面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治国思想的演变历程。

朝代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治国思想
王位世袭制君权神授,替天行命(即受天
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内外服制命而王,听命于神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原始民主传统敬天保民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家思想“以法治国”
内外朝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制汉初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
三省六部制道州县制﹔唐中期以后“藩镇制度”文武并重,兼容并包
北宋“二府三司”路州县制;设“通判”崇文抑武,守内虚外
中书省行省制;设宣慰司管理边疆事务附会汉法,实施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废宰相;设内阁废除行省,设三司(明初)重典治国
设军机处省府(州)县三级制;督抚制敬天、法祖、勤政、亲贤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朝代,围绕该时期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分析。(要求:明确列出所选朝代,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下表所示为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时所搜集的部分史料。他们所探究的课题最可能是(     
史料出处
汉高祖“使陆贾即授玺绶,它(南越王赵佗)稽首称臣”《汉书·高帝本纪》
汉武帝时,兴兵消灭原朝鲜卫氏政权“遂定朝鲜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乐浪海(今日本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汉书·地理志》

A.汉高祖和汉武帝时的变法和改革B.两汉地方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C.西汉时期的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D.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在欧洲,服饰的装饰和象征作用远远超过其御寒遮体的功能作用,尤其是女性服饰变革尤显艰难(见下表)。据此可知.近代西方女性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 )
19世纪以前各式拖地或不裸露腿部的长裙、各种各样的衣帽装饰、束胸等限制身体自然发育的服装
19世纪中叶工作妇女仍没有摆脱长裙和束胸,部分女性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受到舆论谴责
19世纪末期到一战期间妇女运动时穿裤装得到社会认可,一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后,裤装和短裙才开始流行

A.工业革命不断深入进行B.妇女解放运动如火如荼
C.运动休闲成为社会时尚D.女性融入社会程度加深
4 . 下表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史学界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下述研究成果旨在(     
时间史学家史学著作
1938年陈之安《南明诸王的复国运动》
1939年吴重翰《明代倭寇犯华史略》
1940年孟繁华《明代两浙倭寇》
1941年周远君《徽钦北徙录》
1941年萧明扬《明太祖平胡录》

A.反对国民政府的文化政策B.传承中国传统的史学方法
C.彰扬抗日救亡的民族精神D.宣扬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5 . 下表是我国古代科技理论的相关内容。从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天地之中,唯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于命萧纲《劝医论》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A.重实用反功利B.强调“以人为本”
C.重经验轻思辨D.侧重继承与创新
2022-12-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史书所载的唐代几位名臣的事迹。

姓名职位事迹
房玄龄曾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魏征曾任尚书左丞、秘书监、门下侍中等职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徵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狄仁杰曾任大理寺丞、侍御史、刺史、司马、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宰相)等职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唐太宗墓)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不至于死。……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帝(唐高宗)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姚崇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等职是时,上(唐玄宗)初即位,务修德政,军国庶务多访于崇。……崇独当重任,明于吏道,断割不滞

——摘编自《旧唐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一则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明代中期以后,适逢海路打通,新物种得以引进,继哥伦布交换之后,美洲的一些农作物引进中国(见下表),这些作物在中国的广泛种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时期引进的农作物
明朝一清初甘薯、番茄、烟草、花生、马铃薯、木瓜、玉米
A.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B.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
C.加速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D.为对外贸易出超奠定基础
8 . 下表所示为19世纪初期英国在华的部分活动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时间活动情况
1806~1819年英国人在中国沿海进行测绘,在向英国外交部提交的报告中多处提到香港水域的情况
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访华,对香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182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动用船只专门对香港水域进行测绘
19 世纪20年代起(英国)大规模进入香港,并以此为在华活动据点
A.中英技术合作日益密切B.近代测绘技术传入中国
C.英国侵占香港蓄谋已久D.英国积极推动香港开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是1890~1918年外商银行在中国发行与流通的纸币数量约略统计情况(单位:万元)。
年份数量发行银行
1890~19001344.7英商汇丰、中俄合办华俄道胜等4家
19124394.8美商花旗、日商横滨正金等7家
191831031汇丰、花旗、横滨正金、荷兰等11家
此表反映了
A.中国近代货币走向国际化B.西方列强在华利益争夺尖锐
C.列强对华侵略的程度加深D.外国银行垄断中国金融领域
2022-05-08更新 | 257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所示为某位学者的观点。他试图集中说明维新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维新派
第一,康有为的本意是借助孔子的力量推行维新变法,然而,儒学在当时为士大夫们安身立命的学问,康有为这种废古倡今(借今文经学反对古文经学)的说法,大大引起了士大夫阶层的恐慌,这又使维新派丧失了很多力量
第二,《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本书未经严密考证,内容牵强附会,难以获得当时民众的广泛认同
第三,当时占据主流的儒学,实际.上是僵化了的理学思想,其中含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是统治者用来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

A.改革操之过急B.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C.宣传动员不力D.缺乏完整的组织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