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中学高一年级成立了历史老师指导的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小组同学在学习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后,历史老师提出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晚清政府遭遇国家治理危机》,要求同学们就此课题搜集相关史料。经查阅各种图文资料及相关历史资源网站,同学们主要搜集到如下史料:

湘军,淮军发展史。
八国联军侵华时,清朝地方督抚在东南地区搞起了“东南互保”
清晚期以来,湖南省多次颁布“米禁”政策(由禁止出洋甚至发展到禁止出省)。
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并执掌北洋新军。
清末各地督抚向朝廷奏报的民变匪患丛生的电文,这些上报的电文基本杳无音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政府遭遇国家治理危机”这一宏观历史视野,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3-04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某兴趣小组以“20世纪20、30年代的世界”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搜集了以下史实,得出了相关结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实

19191月,巴黎和会召开,之后签署《凡尔赛和约》,严厉处置德国;5月,土耳其爆发凯末尔革命。

19208月,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爆发。

1921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3月,埃及宣布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10月,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10月,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1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1月,德国希特勒法西斯上台。

1935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禁止美国公民向国际战争的交战国售卖军火;10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3月,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11月,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

1937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

结论

20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孕育并激化,世界局势日趋紧张。


根据史实,对结论作出分析说明。
2022-07-1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清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空前大统一,大发展时期,史称“康乾盛世”,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康乾盛世”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清代人口与土地变化

时间民国总数(公顷)全国人口统计(亿)
顺治十八年
康熙二十四年
雍正二年
乾隆三十一年
5492577
6078429
7236429
7807156
1.21.5
1
1.21.4
2

——据方行.经君健、魏金玉《中国经济通史》

乙: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户部银库存银数(单位:万两)(部分年份)

年份库存年份库存年份库存
康熙六年249雍正一年2361乾隆一年3396
康熙十一年1810雍正二年3163乾隆二年3439
康熙十二年2136雍正五年5525乾隆三年3486
康熙五十三年4073雍正八年6218乾隆四十一年7466
康熙五十七年4432雍正九年5038乾隆四十二年8182

——据《中国大历史清(16441840)上》

材料二   如图为清乾隆二十四年徐扬所绘,反映了苏州商业的景象。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兴趣小组选取甲、乙两则史料的理由。
(2)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3)若对“康乾盛世”的程度作出评估,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
2022-03-0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小周同学在学习明朝“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后,围绕主题“郑和下西洋”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1.根据上图,他写下了郑和的航行路线:
起点:__________,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继续阅读相关书籍,搜集到以下材料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7次率领船队出海,最多时有200多艘船,最少的一次也有60多艘,随行人员一般两万多人。而哥伦布1492年首次远航只有三艘船,船员80多人。麦哲伦的船队也只有五艘船,200多人。

2.他赞叹道:郑和下西洋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依据是____________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当时中国能够创造如此壮举,为何郑和之后中国再无“郑和”?为解决疑惑,他求助历史老师,获取了两则材料:

欲耀(炫耀)兵异域,示(显示)中国富强。……首达占城,以次(顺序)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赏赐)其君长……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史史.郑和传》

有贡,即有赐……计其贡物,时值甚廉,给之太厚……

——《大史宗睿皇皇帝实录》卷十四

3.阅读这两段材料后,他明白了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下西洋”中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小周发表了对郑和下西洋的看法。
2024-02-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某同学开展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大锅饭”“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政企分开”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B.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2-12-23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下表为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部分文献资料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       
文献内容
《搜神记》羌煮(涮羊肉)、貊炙(烤全羊),翟之食也。自太始(汉武帝年号)以来,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蓄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
《梦溪笔谈》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长筒靴),有蹀躞带(能挂载小物品的衣带),皆胡服也
《旧唐书》(松赞干布)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自亦释毡袋,袭纨绮,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
A.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B.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
C.“大一统”思想的强化D.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行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了一段表述不全的材料,“投票选举出委员会领导成员后,发现18名委员中,共产党员占7名,于是共产党员徐特立主动申请退出,由非党人士白文焕递补”。材料所述情形发生在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C.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何以崛起?

英国的崛起是16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为研究英国何以崛起这一问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以下两则史料。

材料一   对食品的渴求是英国发展的驱动力。17世纪以来,产自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东海岸)海城的鳕鱼深受民众喜爱,为此英国成为组芬兰捕鱼业的主角,该岛最终也成为其殖民地。英国商人又靠把大量的腌鳕鱼卖到欧洲各国而发大财,再用这些利润去资助海上探险家和商船海员的航行。1570-1689年间,英国舰船吨位增加了7倍,英国成为欧洲主要海上强国。

对于甜味的渴求在英国也势不可当。到1775年,英国所有进口商品中糖取代亚麻跃居第一,这使其在拉美地区的甘蔗种植园对工人有持续需求,进而又刺激了黑奴贸易的发展,仅1688年英国的燕糖岛就需要2万名奴隶。蔗糖贸易不仅给英国带来巨大财富,还有成长起来的商业和工业。

——据【英】莉齐.克林汉姆{饥饿帝国》

材料二   14世纪黑死病横扫欧洲各地,英国也未能幸免于难,一直到16世纪中叶人口规模才有所恢复。由于人口供给不足,在英国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雇主们不得不支付高工资来满足对劳动力的需求,当时英国工人工资的平均水平要远高于同时期欧洲其他国家。这就使得英国工人有实力花更多的钱去品尝美味佳肴,穿着高档服饰,也为未来的技术革命提供了条件。

——据【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解密: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等

(1)材料-、二对于该小组研究的问题有价值吗?分别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二都展现了怎样的历史研究视角?利用该视角研究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3)对于该小组的研究,你认为还可以搜集哪些方面的史料?举两例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