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121日、3日)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1222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速产制。……

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11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2022-06-22更新 | 5342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 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油(到)于九载,麻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州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查。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

——《隋书》卷29《地理志》



隋代分郡图

——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材料二   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3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

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2-06-22更新 | 7047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
3 . 1967年,法国学者塞尔旺施赖贝尔在其著作中宣称,如果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欧洲也许会繁荣昌盛,但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该著作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成为畅销书。这反映出欧洲社会
A.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否定B.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
C.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D.对苏联威胁下欧洲联合的反思
2022-06-22更新 | 7348次组卷 | 5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2022-06-22更新 | 8165次组卷 | 52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八亿人民的亚洲投入了为实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相同的理想”指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D.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
2022-06-22更新 | 7638次组卷 | 5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
A.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
2022-06-22更新 | 8121次组卷 | 49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城市崛起B.加强国王权力C.建立民族国家D.发展庄园经济
2022-06-22更新 | 9421次组卷 | 4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8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022-06-22更新 | 8934次组卷 | 57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一今美利坚教师丁匙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一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
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
2022-06-22更新 | 4806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2022-06-22更新 | 8307次组卷 | 71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