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从春秋战国起土地私有制逐渐成为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最为活跃,推动土地私有关系快速发展……战国时的地主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种是贵族地主,或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或是因军功受到赏赐土地而来,另一种是通过购买土地形成。一种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私有制形式便逐渐形成了。

春秋战国之际还出现了自耕农的土地所有关系。有的自耕农是因垦荒或立了小军功而得到少量土地,也有的是因旧贵族没落后成了自耕农,还有国家授田给农民,责其耕种。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了私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他们构成了土地私有制的又一种形式。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政府总是限制因土地兼并而形成的大地主经济,因为他们的数目膨胀则必然直接地影响国家的税收制度与其他行政制度的执行,也会引发社会动荡。因此,历代皇朝都把反对与抑制大地产庄园经济及大地主租佃经济,建立厚实的小农自耕农阶层视为稳定社会的基本国策,以此确保国家税收和秩序稳定。

——摘编自盛邦和《中国土地权演化及地主租佃、小农自耕模式的形成》


材料三   贵族、官僚大量占田,同时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也可以把他们获得的利润,利息用来购买土地……在历代封建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工商业者、高利贷者常常“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既然明清的封建地主和工商业者积累起来的财富都竞相购置土地,而不投资于工商业,那么自然就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成长了。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有哪几种形式?指出土地私有制形成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建国家税收的直接提供者。并说明导致国家税收减少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本”“末”各指什么?材料三描述的经济现象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 . 20世纪以来,先进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孙中山贡献给中华民族的最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他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向西方寻求真理,并力图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华文明的蜕变、改造提出纲领性设想,推动了辛亥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突破学习西方仅仅局限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的框框,毅然转向更为生机蓬勃的苏俄文化,“以俄为师”,以期为中华民族创造出更高远的理想。

——摘编自冯天瑜,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谁要是敢于违反这个方向,他就一定达不到目的,他就自己要碰破头的。这就是革命的中国、抗日的中国应该建立和必然要建立的内部经济关系。这样的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1月)

材料三   某同学在学习习近平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时做了如下摘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光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孙中山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肩上”我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头革命先驱区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109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孙中山贡献给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什么?这一“文化财富”形成过程有什么重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所说的“内部经济关系”指什么?这一经济关系和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之间有什么联系?
(3)依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提倡发扬辛亥革命先驱伟大精神的主要目的。
3 . 如图是马星驰创作的一幅有关五四运动的漫画。画中左侧三人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下最终倒台。漫画体现的“五四精神”是(     
A.暴力至上,坚定爱国B.坚定爱国,毫不妥协
C.毫不妥协,排斥西方D.排斥西方,勇于解放
4 .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个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为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现场。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大首都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为设在布鲁塞尔的欧共体总部大厦。1967年,欧共体建立。此后,西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它象征日本经济的崛起此时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为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首先,世界格局多极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它有利于防止新的世界战争和抵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尽可能地减少局部冲突。其次,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需要。它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以便世界各国共同决定国际社会的事务。最后,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需要。它有利于各国人民实现共同意愿,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摘编自马小军(当代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社会新秩序》


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各种力量崛起的表现及其带来的影响。(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层次清晰,语言规范,表述完整)
5 . 资中筠在《美国十讲》中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为:第一,通过《紧急银行法》把黄金的流动权控制在政府手中;第二,政府主办一些大的工程:第三,政府通过立法保障劳工权益等。从中可见政府作用的加强,这能够说明新政的显著特点是(     
A.全盘推行计划经济B.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C.政府全面干预经济D.彻底解决劳资矛盾
6 . 诗句“两袖清风遗世立,一心科学为苍生”表达了人们对已故科学家袁隆平的敬仰和缅怀,这种崇敬之情源于先生在农业科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下列属于袁隆平成就的是(     
A.成功研制原子弹B.培育,优化杂交水稻
C.改进巨型计算机D.把宇航员送人外太空
7 .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为主,开展经济建设。至1957年,我国实施该计划取得了如图所示的伟大成就。这个计划的显著特点是(     
A.注重市场经济B.多种经济并存C.兼顾城乡差距D.优先发展重工业
8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缔造了一种新的体制。在这个制度下,王位是被保留的,但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了。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为非法权力。几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税,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摘编自1689年《权利法案》

材料三

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征税等一系列国家主权权力,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其余宪法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均实行任期制。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近代的民主制度,是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孕育、发展起来的。英国通过7世纪革命,成功建立起合当时本国国情的、具有本国特色的制度。美国人民在独立战争后,不仅摆脱了对英国的依附关系,而且确立起符合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利益的民主共和制度,新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创立了,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虽然英、美两国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政治体制,但是,它们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政治。

——摘编自人教版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英国缔造的“新的体制”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回答“国家的权力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宪法体现的主要原则,并指出美国的政体。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迈开了蹒跚的步伐,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拉开向西方学习的帷幕。近代开启学习西方先河的是(     
A.林则徐“开眼看世界”B.冯桂芬主张“中体西用”
C.康有为“托古改制”D.胡适提倡“文学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