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25 道试题
1 . 秦国规定东方各国来秦的移民可以享受免税免租的优惠,任其开垦荒地;同时,对秦人采取奖勤罚懒的法治,用严刑峻法来处罚惰农。这一做法(     
A.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破产B.加剧了各阶级间的对立情绪
C.有力维护了土地国有制D.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
2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2024-05-13更新 | 90次组卷 | 95卷引用: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练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     
A.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B.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直接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4-05-11更新 | 63次组卷 | 38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参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清朝前期推行的盟旗制度(       
A.实现了中央对蒙古族地区的直辖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的新模式D.开始建立蒙古族地区与中央的政治联系
2024-05-08更新 | 230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
2024-05-03更新 | 235次组卷 | 213卷引用: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下同步测试题
6 . 上海租界人口于1862年、1937年出现了两次突发性增长高潮,其中1860—1862年,上海租界人口由1860年的30万增加到1862年的50万。1937年9月中旬,租界人口从之前的170万陡增到300万。上海租界这两次人口剧增的共同原因是(     
A.国内外贸重心的转移B.欧美列强在华特权扩大
C.战争引发的人口迁移D.江浙自然经济快速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经济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唯一结果
2024-04-23更新 | 250次组卷 | 202卷引用: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下同步测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黄帝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会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 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积极推进改革,改拓跋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 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并从“中华民族发展” 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4-03-24更新 | 62次组卷 | 23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上)

9 .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尊崇儒术D.张骞通西域
2024-03-22更新 | 162次组卷 | 28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图册-高中历史图册纲要上册
10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024-03-18更新 | 263次组卷 | 135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