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在事实化。何以呢?因为他们一切政制,均决定于选举,选举出来的多数党,就可以决定一切了。法制随多数意见而决定、而变动,故说它重人、重事实。我们的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从材料中选取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你选取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国有工业与国民经济概况(生产总值单位:10亿英镑)

年份194819511961197119771978
国有工业生产总值0.81.22.44.914.516.5
国民生产总值10.312.624.249.4129.0148.1
国有工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7.89.59.99.911.211.1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政府在实行国有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结果造成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的局面。而政府长期推行福利制度,不断增加福利开支,虽然使得英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有所改善,但也在财政、经济、社会各方面给英国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实现政府特定的社会目标,英国政府在对国有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支持的同时,要求国有企业承担非营利性社会责任,这造成国有企业挤占大量资金,加速了英国的通货膨胀。有时,政府甚至还直接介入企业的劳资谈判,使一般的经济问题演变为政治风波。

——摘编自刘晓平《战后英国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战略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英国国有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英国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举措,并谈谈你对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2022-08-1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进程相一致,在生产力得到最初发展的阶段一新航路开辟时期,“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随着机器大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为进一步发展而“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放,到处建立联系”,由此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大工业所开创的世界历史,打破了各国之间的壁垒,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大工业“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部分国家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各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人们必须通过与他国建立联系才能满足消费需要,其生产和消费都带有世界性,所有国家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摘编自张毓颖《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22更新 | 519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民户占全国总户数的37%。在全国10道的经济发展中,河南、河北居全国的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玄宗在诏敕中指出:“大河南北,人户殷繁,衣食之原,租赋尤广。”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如荆州(治江陵县)天宝年间有3万多户。而乾符年间“江陵城下有三十万户”,百年间增长了近10倍!益州,天宝有户59万多,大中年间则“户百万,兵士五万”,也增加了近1倍。唐前期,河南、河北不仅“桑蚕倍多”,质量也是全国最好的。当时绢分为8等,而河南道宋、毫两州的绢列第1等。德宗时顾况指出:“今江南缣帛,胜于樵(即亳州又名樵郡。)、宋。”唐后期,在江淮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工商业城市。至德年间李华在《杭州刺史厅壁记》中指出:“杭州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这比唐前期洛阳开肆三千余多了10倍。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社牧也说:“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而韩愈则更进一步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摘编自翁俊雄《唐代区域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区域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其原因。
(2)史学界一向认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022-05-19更新 | 667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瑞金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曹操,字孟德,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军事力量,并参加了讨伐董卓的战争。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昌,在政治上确立了优势,后以汉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打败袁术、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逐渐统一北方。其后,曹操进位丞相,亲率大军南征,败于赤壁。后进封为魏王。子曹丕在他死后即代汉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执政期间,推行屯田制,广兴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废止汉代的赋税制,颁行租调制,促进了北方自耕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立士家制度,保障了兵员的供给。提倡“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招揽了大批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操纵选官的局面,抑制了豪强大族势力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当时曹魏统治区域内出现了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的良好局面。针对有人言曹操有“不逊之志”, 要求其放弃兵权和权位,他亲撰《述志令》表明:“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据郭东旭等主编《丹青难写是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封建王朝下统观念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视角评价曹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曹操《述志令》所表达的观点。
2022-05-02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重点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权利法案》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在继承古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况不同,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三百多年来,一直以自己“无宪法”但有发达的宪政的迷人风彩彪炳于世。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英国“新的政治设施总是兴建于旧设施的基础之上。”

——整理自夏新华《借鉴与移植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

材料二   联邦制按照美国政治传统,管理经济活动的权力属于各州内政权,联邦政府无权干涉。19世纪末,新成立的大型铁路托拉斯集团损害公众利益,然而它的营运范围已经超出州际,各州束手无策。1895年,最高法院否决了国会授予联邦政府管制州际商务的权力,这种情况直到1904年才得以改变。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联邦获得管辖各州贸易的内政权。

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联邦向各州提供经费,监督和领导各州,与各州合作修建公路、建立学校、发展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新政使联邦通过经济手段实现了对州的控制。新政初期,最高法院奉行经济放任主义,先后十多次否决了国会立法。罗斯福总统意图对阻扰新政的最高法院进行改组,迫使最高法院最终作出让步。

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重重,联邦对州的干预减少,要求各州承担更多社会福利任务。在巩固联邦权力的基础上,向地方适度放权以重新发挥州的作用。

——摘编自唐芳:《内战后美国宪法联邦主义原则的演变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文化的特征,并说明《权利法案》确立的宪政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析19世纪末以来,美国联邦政体权力分配的演变。
2022-04-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开元初年,长安有许多外国商人从事贸易活动,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有个名叫三卫的人来到长安卖绢,“后数日,有白马丈夫来买,直还二万,不复踌躇,其钱先已锁在西市”。长安富商窦义经常施钱给胡人米亮,并将钱存在西市柜坊。当他听米亮说崇贤里有小宅出售时,窦义在“西市柜坊锁钱盈余,即依值出钱市之”。

——摘编自《广异记》《乾馔子》等

材料二

时间国家事件
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设立分行,两年后在香港发行钞票,第一批外国纸币在中国开始流通
1848年英国丽如银行在上海增设分行
1857年英国麦加利银行(香港称渣打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其业务以存款、放款、汇兑为主,并发行钞票
1864年英国开办汇丰银行,总行设在香港,是第一家总行设在中国的外商银行,1865年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行
1897年清朝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其组织制度和经营管理办法模仿汇丰银行,并聘外国人担任“大班",执掌业务和行政大权
1889年德国开办德华银行,总行设在上海,并在青岛、济南、天津、汉口、北京等地设有分行。该行曾在中国发行银两票和银元票,并参加帝国主义对华货款的银行团
1893年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作为执行日本政府政策的工具陆续在上海、天津、汉口、北京、营口、大连、铁岭、长春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1899年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上海设分行,以后又陆续在广州、梧州、天津、北京、汉口等地设立分行

——根据钱亦石《近代中国经济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开元年间长安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评析近代前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及反映的问题。
2022-10-20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稳派名校2023届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时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宋人尤其是宋代理学士人对书院教育各项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宋代私立书院教师多由创立者自己或聘请有成就的平民学者出任,而公立的书院由朝廷任命有声望的官员士大夫出任。书院的主管者称为山长,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书院,其下还有负责教学工作的“堂长"和“讲书"",及维持教学纪律的“堂正"和“学录”。南宋后期,官学化的书院对教师的选任更为严格,规定其必须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出身的官员。……在书院讲学过程中理学思想体系也更加严密,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故南宋后期理学再次兴盛之时,其势力遂不可阻挡,从而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材料二   13世纪末,人们开始以一种新颖的主动的态度来探讨教育问题。经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洗礼以及欧洲各国世俗学校的普遍建立,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远远不限于神职人员,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应进行了重大调整。……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形成是对中世纪“一切为了上帝”的“以神为本"思想的批判与扬弃。……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把课程的重点由教材转向学生,主张学习者是教育的中心,强调课程的设计应完全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摘编自孙雪《从“神本"到“人本”的转型——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观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教育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人对政治的理解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最高统治权的争夺;二是对国家的治理。这实际上就是古人所说的“打天下”和“治天下”。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基本上都是围绕治天下展开的。要治天下,是需要对偌大的空间范围进行分土而治呢,还是进行分民而治,这就出现了郡县制与封建制的争论;要治天下,就需要人手,靠帝王一己之力无法对偌大的国家进行有效的治理,于是就出现了人事制度;要治天下,预防地方割据,就需要中央政府派人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就出现了监察制度。对于边远地区,或者说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帝力可及,但要想把他们完全纳入到中原王朝的制度架构中,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得不偿失的。于是,治天下的内涵又被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因此而被增加了诸多精彩的内容。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