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之兴衰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主要在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往返进行,帆船载运的主要商品是中国物美价廉的丝绸以及美洲白银,因此大帆船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银丝贸易”。

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属美洲大量银矿被发现,墨西哥和秘鲁在16世纪世界产银总额中占比高达73%1567年,明政府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马尼拉成为中国与西属美洲贸易的中转站。此时期部分华人移居马尼拉,一些人选择和当地女子结婚;马尼拉总督征收中国商品关税从3%逐步提升到6%1638年,一个西班牙海军官员说把中国生丝从马尼拉出口到墨西哥就能净赚400%。西班牙殖民政府制定了许可证制度、检查注册制度、帆船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交易制度。16世纪末17世纪初,银丝贸易逐渐走向繁荣。墨西哥的印第安人、黑人、穷人也能穿上中国丝绸做的衣服,甚至制成了流行至今融合中国纺织品艺术风格的墨西哥民族服装。

印第安人是美洲白银开采的主要劳动力,16世纪中叶墨西哥印第安人有900万,1646年下降了75%。受中国丝绸冲击,西班牙商人要求政府对华进口丝织品加以限制。1593年,西班牙王室通过法律,规定墨西哥和菲律宾每年只允许2300吨以下的帆船从事贸易。1640年抵达马尼拉的中国船只锐减到7艘(1627年为21艘)。葡萄牙、荷兰与英国借机对西班牙、中国以及西属美洲、西属菲律宾进行劫掠、展开商业战争。清政府受东南沿海动荡形势影响,于1655年批准浙闽总督“禁海”的奏请。1808年,拿破仑入侵造成西班牙混乱,西班牙无暇顾及海外殖民地。1810年,墨西哥人民爆发反抗殖民者的起义,1813年大帆船贸易被正式下令关闭。


(1)阅读上述材料,在下列示意图中绘制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图。(要求:在答题卡的图中用箭头“→”标示走向)

(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评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兴衰。
2022-12-04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张居正在万历王朝初年,当了十年首辅,人们赞扬他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时宰相

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体制发展到明朝,政治上的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连宰相的权力都收归皇帝所有。……封建专制制度已经百病丛生,沉疴临绝,不进则亡。张居正就是在这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走向政治舞台,留下他传奇的人生。

张居正从秀才,举人,进士进而官至内阁大学士,从平民中崛起,他在明朝后期万历元年至十年(1573—1582年)出任首辅,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改革时已是国家多事之秋,究其所处的16世纪这一特定的时代,已不仅是一姓王朝的衰败,而是整个封建制度走向没落。16世纪末的中国历史给了他与历代改革不同的背景和机缘。

但他不畏艰难,奋力十年改革,一是以法治为理政的中心,使改革得到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以理财为监察的中心,整顿官府,使新政得到财政收益;三是以均赋役为中心,“重农厚商”,“厚商利农”发展社会经济;四是以近民便俗为宗旨,提倡面向实际,为改革提供有力的思想资源。这样从政治推向经济,从四个方面强国富民,取得显著成效。

——摘编自《张居正改革评析》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张居正被称为“救时宰相”进行合理解释。
2022-11-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第二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的官办教育

材料一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太学。太学是一所儒学专门学校,以考试取得的实际等级作为授官依据。当时太学生的来源有两途:一是选拔京都或京郊内年龄18岁以上“仪状端正者”;另一种是地方郡国选送“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东汉中期以后,世代累居高位的世家大族子弟可依靠门第而受业于太学。晋武帝创立国子学,规定专门招收“国之贵游子弟(注:士族子弟)”。“太学之与国学,斯是晋世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耳”。根据规定,五品官以上子弟许入国子学,六品官以下子弟只能入太学。

——摘编自张旭华《试论国子学的创立与西晋门阀士族的形成》

材料三   唐代并设国子学、太学及四门学,分别招纳三、五、七品以上的官宦子弟。自唐季宋初开始,士族地位大形低落,平民地位日升,这也反映于教育制度之中。宋代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得入国子学,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得入太学,入学资格较唐代大为放宽。贵族性质较浓的国子学更逐渐为太学所取代。而且政府与社会皆着重科举取士,太学毕业生往往须参加会试或廷试始能出仕。

——摘编自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官学制度变化的视角,评析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
2022-11-05更新 | 28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它的颁布以及随后所实行的一系列措施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它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打破了儒家经典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教育行政体系等等”。对这一学制的评析错误的是(     
A.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B.促进了科举制的正式废除
C.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成果D.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计民之贫富,分五等输钱,名“免役钱”。若官户、女户、寺观、单丁、未成丁者,亦等第输钱,名“助役钱”。凡输钱,先视州县应用雇直多少,随户等均取雇直。又增取二分,以备水旱欠阙,谓之“免役宽剩钱”。用其钱募人代役。既试用其法于开封府,遂推行于诸路。既而东明县民数百,纷然诣开封府诉。帝知之,以诘安石。

司马光言∶“上等户自来更互充役,有时休息,今使岁出钱,是常无休息之期。下等户及单丁、女户,从来无役,今尽使之出钱,而鳏寡孤独之人俱不免役。夫力者,民之所生而有,谷帛者,民可耕桑而得。至于钱者,县官之所铸,民之所不得私为也。今有司立法,惟钱是求,岁丰则民贱粜其谷,岁凶则伐桑枣、杀牛、卖田,得钱以输,民何以为生乎。此法卒行,富室差得自宽,贫者困穷日甚矣。”

——摘自(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北宋推行的法令特点及目的。
(2)概括材料中司马光的观点,并结合有关知识对其观点进行评析。
2022-11-0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摸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帝亲政后,对黑龙江地区的俄患颇为留意。最初,他尝试采取外交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未能奏效。清军击退雅克萨俄军之后,康熙帝于1686年向大臣表达了欲以尼布楚为中俄边界的想法。对清朝统治者而言,与俄国划定疆界、避免冲突,从而稳定喀尔喀蒙古、孤立准噶尔,既迫切又必要。从观念层面来看,清延这一主动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其固有的边界意识。俄皇彼得(一世)收到清朝国书之后,于同年11月底回复。1689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其分界方面的内容大体为清廷之前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一、划定疆界;二、禁止(擅自)越境;三、互遣(遣返)逃人(逃亡者)。《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清朝加强了东北边防,并设立了中俄界碑,绘制了实测舆图。

——摘编自易锐《清前期边界观念与〈尼布楚条约〉再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布楚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影响。
2022-10-3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的济贫历史十分悠久。1601年的《济贫法》就规定,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济贫费用的专项开支;各地方保安审判官负责组织当地教区的救助事宜。《济贫法》的实施标志着英国的济贫体制基本确立。其中一些重要原则影响深远,如对老、弱及残疾人、穷人实行院内救济,不准对不愿意入(济贫)院的贫民给予任何院外救济;收容贫困儿童、青少年到贫民习艺所进行技术培训;对寻找工作的穷人,给予劳动介绍;对健壮的流浪者和乞丐,采取强制收容和强迫劳动。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颁布《住所法》,规定凡擅自变更居所的人,都得被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非法居留者则被驱逐出境。

——摘编自毛日清《论英国社会福利的历史演进与特征》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期,英国农业连年歉收,物价飞涨。工业革命初期,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加剧了谋生的竞争。1779年,兰开夏地区出现大规模反机器骚乱。1793年,英法开战,法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英国贸易受到阻碍,食品价格飞涨。1795年,英王颁布法令,正式废除《住所法》中的“预防性驱逐权”,人口流动得到保障。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出台,该法案对进入收容机构的穷人制定了更为严格的人身约束制度,如进行日常劳动,男女隔离,不准吸烟、喝酒,外出、会客须经请示、汇报等。收容机构往往食物粗劣、劳动繁重。时人嘲讽道,身体健全的人要么设法自立,要么进入“井然有序的劳动院”。

——摘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近代英国的济贫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政策调整的原因。
2022-07-21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东元高级中学、射阳高级中学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分掌议政、决政和执行之权,实则将以前如汉代丞相之权,分隶三省,而总于皇帝,以便于皇帝控制。(唐代中期)以后仆射不是宰相,不参预决策,而专管行政。但还是注意发挥三省的定策、封胶和执行的作用,以期收到既能加强集权又能提高决策和行政效率的后果,从而强化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唐朝设置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其目的也在于此。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是发展经济和文化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二   这样君权与相权互相制衡,避免了皇帝的独断专行。空帝作为最高领导,看待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很大的个人色彩宰相代表政府官僚机构,一般强调要按制度办事,要遵循官僚机构的运转规律,所以双方的冲突时有发生。

——摘编自马克走《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制的运作过程并指出唐朝设立三省制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三省制。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

材料一   先生:

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问题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问题二)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东方杂志社启

材料二   《东方杂志》共收到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

人物梦想
李宗武(北京大学 教授)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 ……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 多推销些国货,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
徐伯璞(山东正谊 中学教员)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 …… 宣传中国的王道,发扬中国的文化。
金仲华(杂志编辑)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但决不是在后 者摧残之下的。 ……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而密网的汽 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
宋云彬(作家)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清一统志》共三修,历康熙至道光五朝,展示了清朝从大乱走向大治达到鼎盛,又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中国疆域一统之盛的理念。三藩战争结束后,每一地区均被载入一统志,以从观念上确认疆域统一,“奉命开馆纂修一统志书,适台湾、金门、厦门等处已属内地,设立郡县文武官员,请敕礼部,增入通志之内。”雍正朝,完成了对“大一统”理论的论证,雍正皇帝借曾静一案之机,提出“中外一家”,正面批判“华夷之辨”;嘉庆重修一统志,整个西北、北部地区完全纳入“大一统”疆域版图之中。疆域一统之盛的理念是对“大一统”理念划时代的突破,也是“中国”概念演变的重要例证。

——摘编自李金飞《清代疆域“大一统”观念的变革》

材料二   



清朝形势图(1820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纂修《大清一统志》的意图及其时代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代纂修《大清一统志》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