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法兰西卡佩王朝腓力二世在位时期的若干举措
◎1202年,取消英王在法国顿土上的领地,进攻诺曼底
◎1214年,在布纹战役中打败了约翰组织的反法同盟
○在位期间,扩张了法国王室三倍的领地
◎营建巴黎城,修建道路和城墙,修建卢浮宫
O积极扶持已攀大学,授予其师生免税权和独立的民事、刑事裁判权
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民族意识觉醒B.建立近代国家
C.打击基督教会势力D.强化世俗王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埃及神话中的神明多拥有动物首。太阳神拉有时为猎鹰首,法老守护神荷鲁斯为华鹰首,力量神赛特为豺首,死神阿努比斯为胡狼首,战争女神塞赫麦特为母狮首,智慧之神透特为鹭首等。古埃及人还盛行猫崇拜和圣甲虫(蜣螂)崇拜。这种现象源于(     
A.彰显君权神授的政治需要B.游牧狩猎为主的经济生产
C.特定环境下对自然的敬畏D.多元文明之间的活动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亲政后,边疆治理由“消极无为”转向“王者无外”,强调“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王者的终极目标是大一统,而不是区分夷夏,把生活于边疆的民族逐渐纳入到王化的范围之内。这一转变(     
A.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标志着郡国并行体制的彻底终结
C.摒弃了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D.符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4 . 如表为1990年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所占份额统计。据此可知(        
名称份额(%)名称份额(%)名称份额(%)
欧洲共同体41东南亚国家联盟4.44南半球共同市场1.13
美加自由贸易区17.14拉丁美洲一体化联盟3.03阿拉伯共同市场0.95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6.65海湾合作委员会2.02东部和南部非洲国家特惠贸易区0.28
A.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B.建立关税同盟成为各国共同选择
C.全球治理机制发生了颠覆性变化D.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了南北差距
5 . 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2023-04-06更新 | 1539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2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6 . 金世宗即位后针对汉族人民的反抗,颁行“在山为寇,下山为民”的政策,北方“义军”迅速走向瓦解;明朝隆庆元年,朝廷取消海禁,允许人民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沿海“倭患”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上述现象说明(     
A.传统民本思想影响深远B.国家治理应因地制宜
C.民心向背关乎政权稳定D.政府政策须适时调整
7 . 17世纪的荷兰,坚持准时、全额还款,让贷款人借款给他们的风险降低。同时,奉行司法独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于是,资本逐渐流向荷兰这样愿意遵守法制、保护私有财产的国家。这表明,当时荷兰(     
A.最早建立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B.海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荷兰崛起D.因此确立起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记》纳“四夷传”于《七十列传》之中,记载了环绕华夏的各少数民族多以藩臣的身份参与各个时期的政治事务,并起到拱卫中央大一统政权的作用。从编撰体例上看,这些“四夷传”与其它列传不存在主次之分。这说明,司马迁(     
A.重视宣扬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思想B.具备强烈的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
C.重视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D.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世纪早期,法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来自王室领地。中世纪晚期,向臣民征收的国家赋税取代封建赋税成为法国君主收入的主要来源,国王从“靠自己活”转向“靠臣民活”。这一变化说明法国(     
A.庄园经济瓦解B.封建王权不断强化C.等级君主制建立D.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因“关中三面距险……雍州山原皆从西北来,西北最多,羌虏据之”,“边陲之戍,用保封疆”,故而西北边疆历来是国家治理的重心。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唐代以各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以西北边疆地区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完善了边疆治理体系;为解决戍边部队的军资粮秣,“凡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虽然汉唐时期对边疆“其地不可耕而食,其民不可臣而畜”看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汲取边疆资源以补国用的传统促使中原王朝与西北诸族广开互市,带动了西北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史载当地“禾菽弥望”,“众庶富乐,编户安业”。

——节编自黎镜明《汉唐西北边疆治理刍议》

材料二   1871年俄国占领伊犁并意图进一步吞并新疆。左宗棠在1877年《遵旨统筹全局折》中,一方面强调新疆为防卫蒙古诸部以及陕、甘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注重欧洲的国际形势,“虑俄之蚕食其地,于英有所不利,俄方争土耳其,与英相持,我收复旧疆,兵以义动,彼将何以难之?”1879年之后,中俄在新疆问题上主要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交涉。1884年新疆设立行省,从根本上改变了藩属体系下“分而治之”的行政体制,更便于清廷直接参与新疆地方事务管理。1901年清末新政之后,满洲大臣提出“化除满汉畛域、各族混成一体”,西北边疆逐渐形成与内地行省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节编自李阿慧《“西北藩属”与“东方问题”》

材料三   新中国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为实现政治安边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建国之初组建了“劳武结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赓续了汉唐治理西北边疆注重实用、认可多元、与时俱进的传统。兵团成立初期,新疆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体,时至今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地位逐步明晰,新疆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由“末梢”转为“前沿”。

——黎镜明《汉唐西北边疆治理当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到晚清时期政府对西北边疆治理的主要认识,并说明这一时期西北边疆治理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后西北边疆治理的变化。
2023-02-03更新 | 4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