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语的“世界公民”一词包含了“宇宙”“城邦”“公民”之意,最早由古希腊哲人狄奥根尼提出,“当人们问他是哪里人时,他回答说我是世界公民”。除奴隶主和奴隶之外的自由民渴望休养生息,这种对古希腊世界及各城邦止战、和平、美德的思想在苏格拉底等哲人的论述中大量存在。斯多葛学派系统提出了世界主义的思想,他们认为地域划分不同的等级和国家,是违反自然法的,应废除国家的界限,组成一个共同的社会,即“世界国家”。

17世纪开始,社会契约理论的近代公民观念诞生,“世界公民”政治诉求也逐渐明晰化。资产阶级推行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等理念及民主制得到普及,尊重公民诉求、和谐、共生等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伴随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和“国家主权”原则的确立,“一种新的民族主义趋向取代全球主义”。在此影响下,“没有爱国主义的全球主义的冷酷的、无用的和荒诞的,没有全球主义的爱国主义是狭隘的和自私的”理念开始为部分学者所推崇。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人们意识到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教育无法正确处理国与国以及各国公民之间的关系。195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国际理解教育”正式更名为“世界公民教育”,“世界公民”一词正式进入各国视野。“文明的冲突”理论与全球治理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有着共同滋养的思想土壤,在“后殖民”时期,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开始与共和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世界公民教育一起,构成公民教育的主要思想流派,并不断地推动“世界公民”内涵的扩展和“世界公民教育”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宋强《文明交流互鉴的教育溯源:“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世界公民”内涵的特点,并指出推动17世纪开始“世界公民”理论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世界公民的看法。
2023-10-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戈尔巴乔夫的主持下,苏联于1986年11月通过了《个体劳动法》,允许手工业(9项)、生活服务业(14项)和社会文化领域(6项)可以从事29种个体劳动,从事个体劳动的公民事前需取得登记证,同时禁止雇工。这表明当时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积重难返B.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C.国民经济结构已趋向合理化D.国内市场活力得到激活
2023-10-0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巴两个自治领的划分主要根据英属印度居民的宗教信仰。西巴基斯坦居民2500万人,其中穆斯林占800万,东巴基斯坦人口4000万,其中穆斯林3100万人,其他各省组成印度联邦,共22500万人。由此可见,蒙巴顿方案(     
A.较为稳妥地解决了宗教争端B.消弭了国大党内部的矛盾斗争
C.体现了传统的分而治之政策D.标志着殖民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2023-10-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尧舜之都的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出的圭尺和玉琮游标,构成了完整的“中”(西周以前对圭尺的称谓),它用于测晷影制定历法以及测量天文大地。帝尧禅位给舜时便叮嘱:“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圭尺)”。这表明陶寺时期(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农业发达推动了手工业进步
C.已出现社会等级分化D.人类开始走向农耕定居生活
2023-10-0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恩格斯在谈及宗教改革时指出,15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欧君主国崛起,并趋向统一和联合,是一场不同于基督信仰原则的国家构成方式,是由新生产方式所推动的一场社会重构,它的崛起使西欧政教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王权有能力与教权相抗衡。这一观点可用来说明(     
A.世俗政权的崛起推动了宗教改革B.社会化大生产引发社会变革
C.王权与教权结合实现了政治整合D.宗教改革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6 . 如表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商购置田产的部分情况。这一现象可用来说明当时(     
年代省县建置人面积(亩)
洪武永乐年间休宁程维宗50
嘉靖前歙县余文义120
嘉庆二十五年歙县鲍姓八大商人113
A.土地买卖开始合法化B.新的生产关系向农业扩展
C.社会经济转型缺乏动力D.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7 . 如表所示为西汉部分学者治国观念的论述,这反映出(     
出处史料   
使高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董仲舒《春秋繁露》
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桓宽《盐铁论》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
A.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松动B.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管理
C.儒学理论影响经济思想D.利用经济手段大兴民众教化
8 . 下列历史信息,属于宋代的有(     
A.转运使B.宣政院C.大运河D.文臣做知州
2023-08-2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112月,里根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改革委员会。该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在19832月提出了“一搅子”社会保障改革方案。里根政府削减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以解决当时出现的联邦政府承担社会福利负担过重的问题。具体项目包括:改革抚养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计划,削减对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项目,取消已有职业家长的受益资格;减少在医疗补助方面联邦对州的补贴;对于因通货膨胀而对食品券的补贴,取消收入在贫困线收入130%以上者的享有资格,但家中有老人或残疾人的除外;逐渐增加租赁者交付的房租份额,由25%提高到30%,取消大部分联邦建房补贴。在第二个总统任期内,里根继续推进福利制度改革,在保障底层民众和贫穷民众应当享有福利的同时,强化本应由国民自身承担的福利支出。

——摘编自赵霞等《新自由主义对里根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靠什么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这是根本途径。要鼓励勤劳致富、创新致富,……先富带后富、帮后富,不搞“杀富济贫”。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的机会。要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防止落入福利主义的陷阱,我们不能等靠要,不能养懒汉。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等调节的力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分配结构。

——《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不搞“杀富济贫”》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政府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侧重点,并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意义。
10 . 朱元璋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地区的农民赋税,或给以救济,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型的租税蠲免。蠲免政策旨在(     
A.维护王朝统治B.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C.稳定地方秩序D.救助下层贫苦百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