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汉廷议制度规定,皇帝下诏制定议题、与会官员范围,然后集议,议毕由皇帝裁断。如果委托大臣主持,则由负责官员将所议结果写成书面文件,向皇帝汇报。上述规定(     
A.减少了决策失误B.凸显了决策程序
C.防止了君主专断D.维护了朝廷权威
2 . 康熙年间,一妇女张沈氏嫁人两年不到而守寡,以婆婆凶悍而自己贫苦无依为由两次投牒官府请求再嫁,官吏于成龙批示不准,并在判词中严加斥责,“试问七旬之姑谁依,六尺之孤何托?刁顽无耻,痛恨何如,所请仍旧属不准。”这反映(     
A.清代法律不允许寡妇改嫁B.政府用法律维护纲常礼法
C.清政府介入民间家庭纠纷D.官员不谙世事和颟顸断案
3 . 隋代“京兆(长安城)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安定(甘肃中部)、北地、上郡、陇西、天水、金城,于古为六郡之地,其人眭犹质直。然尚俭约,习仁义,勤于稼穑,多畜牧”。材料反映(     
A.游牧经济带向中原地区推进B.少数民族放弃了传统
C.北方接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D.汉胡杂居,农牧兼营
2023-10-21更新 | 32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在秦统一前后的官吏教本中,政府对官吏提出了“审智民能,善度民力”和“喜为善行”的道德要求,并要求官吏做到“宽俗忠信”“慈下勿陵”,更将褒扬行善风尚作为官吏的治政职责。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秦国(朝)(     
A.统治思想发生变动B.注重官员的道德修养
C.官吏考核体系完善D.治理理念杂糅儒家思想
5 . 由于墟市(乡村中的市集)多为人流密集之地,有利于信息的流通,因此,明清时期墟市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官府颁布条例与发布信息的首选场所。每当发布重要的告示之时,地方官府便会召集乡民在此宣读。一些地方官府还会在墟所内设置宣讲生,在固定时间对当地居民进行宣讲。由此可知,墟市(     
A.便于商品交易B.承担教化功能C.成为行政官署D.替代学校教育
6 . 在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领主除了在庄园里行使经济特权外,还对于自己领地上的人民享有司法权。庄园中的农民和农奴,遇有纠纷只能在庄园法庭进行诉讼。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庄园的司法权逐渐削弱,最终丧失了司法权。这种转变表明(     
A.领主和管家放弃主持庄园法庭B.教会法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C.民族国家的兴起加强司法统一D.庄园是中世纪西欧主要基层单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华民国建立后,国民党、进步党等政党纷纷登场。国民党骂进步党为“官僚党”,喋喋不休;进步党骂国民党为“暴民党”,没完没了。两党议员在国会开会时经常大打出手,国会大厅成了党人斗殴的场所。这体现了民国初年(     
A.阶层之间的分化较显著B.民主政治的不成熟性
C.责任内阁制的弊端暴露D.军阀势力的盘根错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03年,直隶总督抽取鼓铸铜元的部分余利为资本,率先在保定创办北洋工艺总局,办起艺徒学堂(后改称为实习工厂,旋易名聚合纺织厂),又建工艺局、习艺所及满城积祥有限工厂等,推进织、染、皮、藤、衣、料器、金属、印刷、雕凿等多项工艺。这些举措(     
A.得益于清末新政的开展B.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C.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实现D.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基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前期,地主豪强势力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威胁中央皇权统治,迫使朝廷制定了一些限制地主势力的政策和法规,我国早期回避制度应运而生。自武帝始,朝廷任命地方行政长官遵循官员回避本籍的惯例,即刺史不用本州人,郡国守相不用本郡人,县令长不用本县和本部人。显然,这种地方官回避本籍的临时性回避措施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尚未见于成文法规。

——摘编自张长立、宋超《论我国古代任官回避制度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宋代是我国古代任官回避制度的成熟时期。随着官僚队伍的不断扩大,宋代统治者制定了较前代更完备的回避法规,并将其作为成文法编入《吏部条例》和《庆元条法事类》。官员回避的范围涉及科举考试、铨选任官、任职范围、亲属回避等各个方面。宋代推行对见习高级官员子弟任用回避的法令,如天圣七年(1029年)规定最高财政长官三司使副的子弟“毋得任在京钱谷场务”,宰执子弟不许参大政。回避法在宋代的发展与租佃制的盛行有关。在此制度下,中小地主乃至上层农民构成政权统治的社会基础,他们没有门第和父祖官爵作为靠山,反对权贵的亲戚子弟占据重要官位,多会自觉地遵守回避法则。

——摘编自苗书梅《宋代官吏回避法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任官回避制度的特点及意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任官回避制度走向成熟的表现。
2023-10-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专设“御史府”,用于监察文武百官。中央设置掌管全国监察事务的御史大夫,地方设有郡监御史,军队设置了军监。当时的监察系统虽然较为粗糙,但对后世监察制度影响较大。

——摘编自王勇《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嬗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元朝的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品秩由之前的正三品升至从一品,与中书省、枢密院并立为中央三大重要机构。以前的王朝在地方未建立过正规的监察机构,从元朝开始,地方建立起正规的监察机构,组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独立监察系统。监察官通过朝廷制定的《风宪宏纲》和“诏作新风纪”,可建言直达皇帝,弹劾不避权贵,有效地行使了职权,保证了元朝整个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

——摘编自周继中《论元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秦朝相比,元朝监察体制的不同之处。
2023-10-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