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机器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从此,人类由农业文明逐渐走向工业文明。



瓦特和他的蒸汽机

材料二   随着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人口大量集聚,工人的居住区往往是城市中最拥挤、最肮脏、最龌龊的地方,然而,这种糟糕透顶的房子还不属于自己。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排水沟里流淌的污水也充斥化学污染物的怪味。妇女从受限制中解放出来,她们走出家庭,锻炼她们与人共事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训练她们自尊自强的勇气;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成了科学家或社会名流,如(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成了博士,而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理发店学徒出身的阿克莱特成了社会精英。这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

——摘编自李宏图、沐涛等《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蒸汽机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4-01-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50年,法国农民拥有拖拉机约有13.7万台,到1970年时已增加到137万台,联合收割机的数量在1950年时只有4900台,到1970年时已达到16.5万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法国(     
A.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B.政府重视农业机器使用
C.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D.粮食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如图是宋代某一名士的园林(图中匾额文字为梦溪园),它见证了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该名士是(     
A.朱熹B.苏轼C.沈括D.郭守敬
2022-12-1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铃薯在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土。到乾隆年间,人口成倍骤增,迫切垦荒增粮,外来高产作物承担重要角色。乾隆三十年后,马铃薯开始引入西南、西北山区,尤其是陕南高原(秦巴山地)。20世纪40年代,马铃薯种植在国民党管辖区、日伪占领区和抗日根据地得到大力发展。随着一系列技术障碍的突破,20世纪中后期马铃薯迅速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原来种植马铃薯较少的地区如江西、广西、江苏等地也开始规划、引种,扩大种植面积。在西南、西北,战乱导致人口迁移,人口压力增大,粮食需求增加,还曾专门成立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和农业促进会,指导进行马铃薯引种、育种、扩种工作;在陕甘宁边区,通过示范区、展览会、技术资料宣传等方式有力地促进马铃薯的扩种。随着马铃薯的传播,因地尽而山,亦造成了对占国土近半的山地、高原过度的开发。在文学上,中国现当代文学界形成了一个文学小说流派山药蛋派。土豆也已成为中国歇后语的主角。

——摘编自丁晓蕾《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技术及社会经济分析》等

材料二 马铃薯在欧洲经历了从观赏研究、经蔬菜园圃、到主粮之一的三个种植发展阶段。16世纪,马铃薯从南美传到欧洲。18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殖民地,欧洲国家两大交战集团爆发了长达7年的战争,长期的战乱致使各国都遭遇了食物紧缺的严峻考验。在这场战争中,马铃薯块茎由于深埋地下而躲过了被侵略的劫难,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供养着普鲁士人度过那些缺衣少食的战乱之年,并在国家恢复重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马铃薯进驻西方的过程并不顺利,但各国政府因势利导,采取文化格调诱导,动用法律强制手段,发展技术创新引领等政策措施与制度安排,使得马铃薯得以在其统治域内推广种植。18世纪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灾荒和饥馑促使马铃薯在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20世纪60年代之后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进步主要集中到品种改良方面,马铃薯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不断提高。

——摘编自王秀丽《马铃薯的世界传播及对中国主食产业开发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铃薯在我国广泛传播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铃薯在中国和西欧广泛种植的相同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作物引进应关注的问题。
2022-11-29更新 | 367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光华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世界各地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

上图可以用来解释(     
A.英国率先进行生产变革的原因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力
C.西方列强开展殖民扩张的原因D.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学家的指针里,50年可视作“短期”,我们可以用知识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潮流”描述知识系统的大体转变:

17501990年知识发展的“短期潮流”

时间

短期潮流

概况

17501800

知识改革

基于知识的社会改革;重塑知识自身结构。

18001850

知识革命

传统人文学科的统治地位遭到了自然科学的冲击。

18501900

学科兴起

科学变成了一系列专业性极强的学科领域,并在每个国家都高度集中,且往住直接受到政府资助。

19001950

知识危机

对世界的客观性、知识的确定性产生怀疑,相对主义发展。

19401990

知识技术化

科技创新的加速带来的知识进步反过来带来了更多的创新;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显。

——摘编自(英)彼得·伯克《知识社会史》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2-11-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立国之初,革诸将袭元旧制诸官号,改立卫所之制留戍各地。自洪武三年,始建杭州、江西、燕山、青州四卫为都卫,复置河南、西安、太原、武昌四都卫。八年,改在京留守都卫为留守卫指挥使司,在外都卫为都指挥使司,凡十三:北平、陕西、山西、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福建、湖广、广东、广西、辽东、河南。又行都指挥使司二:甘州、大同,俱隶大都督府。十三年,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统诸军司卫所。次年,复置中都留守司及贵州、云南都指挥使司。至此,全国共设置了15个都指挥使司、2个行都指挥使司,天下卫所分统于各都司或行都司。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初建立的卫所制,凡有州县建置的内地,以都司统辖卫所专掌_方兵政,卫所与州县同城,但并无实土;凡边地沿海,不置州县,州县之任责诸都司卫所,此种视为实土卫所。卫所的军士来源于世籍军户,卫所生计主要靠自身的屯田以自给。明嘉諸以降,“军外募民为兵,屯外赋民出饷”,卫所渐失其制。

——摘编自李孝聪《中国城市的历史空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代卫所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明代卫所制度的影响。
2022-11-1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760年,帕里索创作的讽刺剧《哲学家》在巴黎歌剧院上演时,获得了观众掌声,剧中嘲笑卢梭是“大猩猩一样的野蛮人”。1782年该剧再次在巴黎歌剧院上演,到了讽刺卢梭一幕,后排观众喧闹不止,斥责作者对卢梭的不敬。这反映了当时(     
A.卢梭政治地位提高B.民众文化素质得以提升
C.社会的激进化倾向D.革命推动启蒙思想传播
2022-11-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98年7月,康有为在《答人论议院书》中写道:“一诏既下,天下风行,虽有老重大臣,不敢阻挠一言,群士不敢阻挠一策,而新政已行矣……故今门之言议院、言民权者,是助守旧者以自亡其国者也。”据此可知,康有为(     
A.反对社会变革B.主张渐进性改革C.思想日趋保守D.提倡君主立宪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褒扬忠义,下令各地宣讲《圣谕广训》,进行乡约教育,恢复科举考试,兴办书院,刊刻经史典籍。这反映了(     
A.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传统意识形态B.传统文化在列强冲击下日渐式微
C.“中体西用”思想得到官方认可D.清政府革新文化以适应时代需要
2022-11-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