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1 . 曹魏时期“八议”正式入律(“八议”是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北魏律》与《陈律》中“官当”入律。(“官当”是指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折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与此同时,“重罪十条”罪名的确立(“重罪十条”经过《开皇律》的改造,形成了“十恶”制度,为后世封建各朝代所沿用)。中国古代法律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     
A.进一步强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法律儒学化的特点
C.中华体系的完备D.教化百姓的乡约与法律合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2﹣16世纪,欧洲的教育和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大学兴起并不断发展,如表所示,这一时期大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有(     
时间大学的发展状况
1198﹣130018所大学出现
1300﹣137819所大学出现
1378﹣1500大学大量出现,到1500年63所(66)所
①王权的不断加强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④新航路的开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05-27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说,直到清朝,蒙古、西藏、回部各藩部才真正实现了“内化”或“中国化”。这种说法是从华夏王朝的角度考虑的,以华夏为“内”和“中国”。如果从文明融合的角度来说,清朝实现了草的世界与禾的世界“全国一盘棋”,第一次对草原实现了中央政权的直接管理。清朝时期能够实现草与禾“全国一盘棋”的条件有(     
①农耕经济向边疆地区发展       ②在中央和地方设机构对边疆地区直接管辖
③平定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④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启蒙思想

材料: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最伟大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唯物主义成为启蒙思想的精髓,在启蒙思想家中,自然神论者占多数,其中包括伏尔泰、孟德斯越、卢梭在内。他们既要坚决摒弃体现封建神权的传统上帝,又未能摆脱宗教神学的旧观念,他们设计出来的上帝是关心人类“共同利益”的,能够体现卢梭所强调的人的“公共意志”,而且是自然规律的化身。材料二以狄德罗、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他们在哲学上继承和改造了十七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唯理论,彻底抛弃了宗教的外衣,推进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最伟大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启蒙思想的影响结合中外历史史实对“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2023-05-27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基督教诞生后的1500年里,其教义长期把劳动和财富看成是一个消极的因素。宗教改革后,人们普遍认为,上帝拣选某人得救的迹象可能就包括一个人在世俗职业上的成就一上帝的护理使其成为可能。于是,勤奋工作和物质成就会受到赞许。中世纪的隐修生活被弃绝,取而代之的是在世俗世界符合上帝旨意的奋斗。这说明(     
①西方新教伦理出现了对财富态度的转变
②人的价值立场和取向影响人的行为
③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人们态度的转变深受自由主义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3-05-27更新 | 26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内边防务”“外边防务”是研究古代中国边疆问题时使用的概念。明朝中期以前,中国的边疆政策以“内边防务”为主,而到明清时期则是以“外边防务”为主。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②中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③中华民族以融合成密不可分的整体④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3-05-27更新 | 602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79—1993年间,随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承包制的实施,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也有了调整:由过去的税利全部上缴财政、投资全部由财政划拨,变成“利润分成”、“利改税”。对这一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①现代企业经营制度建立       ②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提升
③政府与企业间关系调整       ④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调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2-08-17更新 | 514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先率瓦剌军队大举南扰,明英宗御驾亲征,在土木堡兵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隆庆五年(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并恢复贸易关系,史称“俺答称贡”。这说明( )
A.民族交流交往的方式具有多样性B.明朝致力于改善与女真的关系
C.经济往来使各民族生产方式趋同D.蒙古不是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
2022-08-16更新 | 1885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冰嬉

材料一   冰嬉,亦称冰戏、冰技,是指萌芽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冬季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于明末清初的传统冰上娱乐形式,其中包含多个运动项目。冰嬉中包含的“跑冰戏”和“蹴鞠之戏”等项目,早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的后金宫廷就开始流行,后来成为清代宫廷冰上娱乐活动的泛称。

入主中原的清朝主政者,将北方民族传统冰上活动与流传两千多年的宫廷百戏相结合,创造了冰嬉盛典,并写入清代的典志体史书之中。从此开始,冰嬉成为清代礼乐制度中的重要庆典活动,由传统冰上娱乐活动转变为王朝国家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时空的宫廷盛典。


(1)阅读材料一,概括清代冰嬉盛典的形成因素。

材料二   乾隆十年(1745),冰嬉被乾隆皇帝钦定为“国俗”。

“国俗”是认同清王朝“天下”的子民共同保持的风俗习惯,也是区分清王朝与异城外邦最具有标志性、符号性、象征性的特征。

在康乾盛世末期的乾隆朝,国家危机逐渐凸显,冰嬉于是作为国家复振的文化资源,成为强化文化认同的国家庆典。乾隆朝将冰嬉盛典完美地融入清代礼乐制度,体现了王朝国家从自身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并将具有“自我文化认同”价值的因素融入国家典礼的过程。王朝国家对生民共同心理素质的塑造,悄然成为清王朝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冰嬉作为“国俗”的意义。
2022-08-16更新 | 837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强大且稳定,二是他国人有可能持有此种货币。二战后,美元一度成为国际货币,促成此事的史实是(     
①美国黄金储备雄厚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美国主导北约建立             ④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