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就出现了,它的本质不在于使用机器,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在这样一个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听从机器指挥,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在早期工厂中,工人们深受剥削,他们一天工作十几小时,工资却很低,往往只够维持生存,工人们必须服从严格的纪律,稍有违犯,便受处罚。工厂中劳动条件差,工伤事故频繁,而一旦出事,工人就被赶回家,厂主不负任何责任。恶劣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使工人健康状况十分低下,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工业大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478月以后,政府先后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在这些部门推行国有化政策时,工党政府并没有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艾德礼说,在英国,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优点已经综合在一起,而他们的缺点正在得到改正。……实施国有化以后,英国逐渐摆脱了困境,但同时也使英国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英国“新型工业组织”产生的标志性事件。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英国政府进行了哪些立法探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工党的经济政策及其理论依据,并简述撒切尔政府为解决“沉重财政负担”所采取的措施。
2022-11-30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和台州市临海市2022届高三5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李觏《国策论》中说:“今日之宜,亦莫如一切通商,官勿卖买,听其自为,而籍茶山之租,科商人之税……今日之宜,莫如通商,商通则公利不减而盐无滞也。”可见他主张(     
A.不要直接监管商业活动B.取消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
C.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茶盐贸易不应由政府官营
2022-11-30更新 | 35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和台州市临海市2022届高三5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张戏单(戏曲演出广告),从中可以看到该戏班继承了昆曲的(     
A.“水磨腔”B.曲牌体C.“折子戏”D.脚色制
4 . 疾病是“文明”的伴生物,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瘟疫一方面给雅典造成巨大的人员损失和混乱无序的社会秩序及信仰和道德的沦丧;另一方面则暴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错误的战略决策,造成雅典同盟的分崩离析、经济来源的切断和远征海军基地的丧失。雅典瘟疫全方位地影响着雅典历史的进程。这次瘟疫的发生直接导致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雅典流行的瘟疫对雅典帝国的垮台有影响,而战争本身也极大地削弱了希腊城邦的力量,使得进入公元前4世纪之后的希腊诸邦面对北方马其顿王国的入侵时,毫无还手之力,对其后东地中海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摘自刘榕榕《试析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瘟疫问题》

材料二   这场瘟疫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恐惧,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教会失去了精神上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支持。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禁欲主义逐渐退出,人文主义逐渐兴起,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中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人类自觉地意识到自身生命的存在,探索人性结构中的理性与非理性,追求平等与自由权,张扬人文主义,提倡社会的主宰是人而不是神。一些具有推动意义的新思想得以酝酿和传播,促使中世纪向近现代社会发展。

——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材料三   历史学家早就注意到,当致病性的微生物进化到一个活跃骚动的时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15世纪随哥伦布船队来到北美新大陆的各种传染病几乎杀死了90%以上的土著居民。……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多起全球流行的疾疫,有西班牙流感、亚洲流感、流行性脑炎和霍乱,以及埃博拉病毒等,这些疫情危害了千百万人的生命。疫病的无国界传染所呈现的全球化态势,促使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携手合作寻求疾病的原因、制定应对与预防措施,共享研究成果。

——高晞《疫病的全球化与人类文明进步》


(1)结合所学指出掌握雅典国家最高权力的机构,并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城邦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黑死病对欧洲思想观念的影响,结合所学,简析新思想的“酝酿和传播”是如何为欧洲“向近现代社会发展”创造条件的。
(3)结合所学,简析新航路开辟后传染病在美洲传播所引起的连锁反应。结合材料三指出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挑战和人类的应对之策。
2022-11-30更新 | 518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和台州市临海市2022届高三5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周人记载,其先祖弃“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这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广泛使用B.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C.农业管理相对完备D.农业生产已受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公羊传》记载周代青铜器使用的规则:“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这可以印证(     
①青铜鼎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②分封制下形成贵族等级制度
③青铜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④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诸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2-11-30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和台州市临海市2022届高三5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也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论政,立行仁与正名二要旨。前者得孟子而大申,后者经荀子而更备。孟子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其说遂愈臻详备。仁心之起,源于性善。至荀子复攻孟子,一反其说,以为人生而有好利,嫉恶之心,耳目声色之欲。性恶之说既立,则礼之必要,不待深辨而已可知。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朕(唐太宗)举贤者,非朕独私,以能益百姓也。我于宗室故人,苟无能,终不得任。“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故知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

——引自《新唐书·杜正伦传》《贞观政要》

材料三   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仁心”与荀子“礼之必要”的思想依据。结合所学,简述孟子对孔子“行仁”要旨的发展。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唐太宗选官任人的原则及相关的制度建设。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括毛泽东讲话中提出的基本方针及其背景,概述其思考在探索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作用。②以上海为例,简述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并说明借鉴“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变革。
2022-11-30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和台州市临海市2022届高三5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2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

材料二   20009月)联合国安理会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举行了历史上首次会晤。会晤结束后,五国领导人发表了会晤文件。应中国要求,会晤文件中加入了五个常任理事国承诺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安理会权威和加强联合国作用等重要内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朱汉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列举我国“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的事件有哪些?结合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具体史实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强调“维护安理会权威和加强联合国作用”?
2022-07-10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思想贯穿整个社会发展进程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一统”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春秋》开篇首句就是:“(鲁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对此,《春秋·公羊传》解释道:“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后代学者对此段经文有进一步的诠释,如第一位系统阐释孔子“大一统”思想的西汉大儒董仲舒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林益铭《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唐代文化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下蓬勃发展的,带有统一帝国的宏伟,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结盟,使丝绸之路向西南(指南亚)延伸……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广州港中外商船云集,成为世界循环交通的一环,外来物品不光满足了贵族的奢侈需求,也引起了仿制的兴趣……直接借鉴外来造型的“胡瓶”,则成为唐代相当流行的器物……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教带到中国……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再如锡兰于668年建国后几乎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唐朝。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中国历经五千年沧桑,国内诸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迁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始终如一,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越是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清朝顺应历史的潮流,突破了历代中原汉族王朝在边疆民族问题上的局限性。把历史上在中国疆域内活动的边疆各民族都纳入其统一的范围。清朝追求对边疆领土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从中央到边疆地区对边碰各民族进行直接管理。把历史上边疆各民族的边疆纳入了清朝大一统的疆域范围之内。

——摘编自黄朴民《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成崇德《清朝边疆统一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公羊传》中“大一统”思想的内涵,并指出这种思想的出现和哪一制度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实现董仲舒提出的文化“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述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对外来文化的方针并以宗教为例加以说明。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以秦、汉史实为例,说明人口的“迁徙”,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融汇”,推动了“民族认同”。②举例说明清朝是如何对“边疆领土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的。
2022-07-10更新 | 28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论及《清明上河图》中“清明”的含义,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等主张“春景”之说,即此画所绘为清明时节的场景,但有学着指出图上不只出现有春景,还陆续出现了秋景、冬景和夏景,故得出“清明”暗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之意。各观点的支持者和反对者,至今未达成共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人们对历史认知随着时间推移而深入
B.史学争论让历史偏离真相没有定论
C.只有出现新的考古资料才能结束争论
D.史学争论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多元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