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为历史典籍中关于唐朝中后期社会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出处内容
《唐会要》“胥吏及商贾妻女老病者,听乘座车及苇舆车”
《全唐文》宣宗诏日:“如商旅往来兴贩货物,任择利润,一切听从”
《新唐书》贩盐出身的黄巢“屡举进士不第”
《通典》官员玉宗“善兴利,乘时贸易,富拟王者”
A.政府沿袭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封建等级关系森严D.商业发展改变传统习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宋代广告发达,其中口头叫卖、吆喝的广告方式(通过编词入曲的方式进行吟唱)在此时发展到更高的一个阶段。据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在暮春时节,南宋时期的临安城内的街道上“卖花者以马头竹篮盛之,歌叫于世,买者纷然”。据此可知,这种广告形式
A.推动商品经济繁荣B.助长社会奢靡的消费风气
C.生动形象影响深远D.标志着广告业的长足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唐代的职官设置中.有一职官的职掌为:“分察巡按郡县、屯田、铸钱、岭南选补、知太府、司农出纳、监决囚徒。”该职官最有可能是
A.刺史B.节度使C.监察御史D.巡抚
2022-05-31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左传》记载,鲁国公受封时,"锡之山川,上田附庸”,被封赐的人民,都是当地的居民,不是从外地移入的,鲁国公自己带到封国去的人,只是祝宗卜史、官司奴仆和军事扈从。这一授封方式意在
A.扩大西周的统治区域B.减少封国间的矛盾冲突
C.推动区域文化的交流D.维护封国内的统治秩序
2022-06-04更新 | 82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来宾市合山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记载:“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观德择贤,亦济身之急务也。江南谓世之常射,以为兵射,冠冕儒生,多不习此。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于准的,揖让升降,以行礼焉。防御寇难,了无所益。”这表明,当时射箭活动(       
A.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承载了多重社会功能
C.在江南地区逐渐衰落D.受到世族儒生的轻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京杂记》是西汉时期的历史笔记小说集,记述了当时的许多逸闻趣事。《西京杂记》第55条记载了“文帝初,多雨,积霖至百日而止”,认为,《汉书》中并没有这一记载。《汉书·佞幸传》大略记载了董贤得到汉哀帝的宠幸,汉哀帝为他建造了一幢大宅邸的事情,而在《西京杂记》中则对这幢房子进行了具体描绘:“于北阙下,重五殿,洞六门,柱壁皆画云气华,山灵水怪,或衣以绨绵,或饰以金玉。”《西京杂记》的一些记载还有与《史记》和《汉书》有不同的地方,如《史记》和《汉书》都记载赵王如意之死是使人持砒引之,而《西京杂记》记载的是吕后命人在被子中缢杀了赵王如意。

——整理自秦越《<西京杂记>的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

材料二 《西京杂记》卷一记载:“汉高帝七年,萧相国营未央宫。因龙首山制前殿,建北阙。未央宫周回二十二里九十五步五尺。”此事亦见《史记·高祖本纪》及《汉书·高帝纪》。1961年,考古工作者勘查了西安的长乐宫未央宫等遗址,发现未央宫四周围墙的长度,周围全长8800米,合汉代二十一里。未央宫前殿基太上居全宫的正中,是利用龙首山的丘陵造成的。未央宫的南墙和西墙距长安城的城墙都很近,亦无立阙的余地。这与《西京杂记》所记基本相符。

——整理自丁宏武《考古发现对<西京杂记>史料价值的印证》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京杂记》的史学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何正确处理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之间的关系。
2022-05-3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据《后汉书·樊宏传》及《四民月令》等的记载,东汉的地主田庄从事农林牧副渔业、手工业及商业等多种经营,能够基本满足田庄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这与西汉前期单一经营农业有较大的差别。可见,汉代田庄经济
A.是生产力破坏的结果B.弱化了自然经济体系
C.催生了集体农耕方式D.影响了商品经济发展
2022-04-23更新 | 3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中期,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才有资格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富裕人家竞尚奢华,明朝文人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潮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律令严明,人遵画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今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崇尚服饰奢华成为一种时髦。房舍等第之分不断被突破,江南地区兴起了“园林热”。明人所著《建业风俗记》记载,之前“富厚之家多谨礼法,居室不敢淫”,而到嘉靖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一些钟情山水的文人或结伴或独行,遍游山川,出现了徐霞客等一批旅行家和沈周、唐寅那样喜欢自然山水的画家。

——摘编自陈忠海《回看历史,大明朝因忽视“供给侧”错失机遇》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阐述。(要求:写出信息,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5-29更新 | 323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广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心是口非”的晚清外交官1877年,日本政要井上馨到访英国,与清朝驻英公使郭嵩焘、副使刘锡鸿会谈。郭、刘二人的日记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

材料一:(井上馨谈及英国近代税收制度为代表的西方制度后)刘云生(刘锡鸿)云:“此法诚善,然非民主之国,则势有所不行。西洋所以享国长久,君民兼主国政故也。”(我认为)此论至允。

——郭嵩焘《使西纪程》

材料二:廿七日,井上馨来……曰:“(清朝)胡不效西法改弦而更张之?”余曰:“祖宗之法皆有深意,……为大臣者,第能讲求旧制之意,实力奉行,悉去其旧日之所无,尽还其旧日之所有,即此可以复治。若改弦而更张,则惊扰之甚,祸乱斯生,我中朝敢不以贵国(日本)为戒乎?”井(上馨)唯唯。

——刘锡鸿《英轺私记》


(1)比较两人日记的记载,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哪里?
(2)刘锡鸿主张清朝要“以贵国(日本)为戒”,具体是指日本的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有学者认为:郭嵩焘的记载大概率属实,而刘锡鸿恰恰在日记中隐瞒了真实的想法。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该学者找到了三则史料。

证据一:总理衙门晚清外交部门)对外交官规定:“出使各国大臣应随时(向政府)咨送日记等件”,“凡有关系交涉事件,及各国风土人情,该使臣皆当详细记载,随事咨报,……自当用心竭力,以期有益于国”

证据二:一年多以前,总理衙门曾召集沿江沿海省份督抚商议海防,绝大多数参与者均认定日本的改革是在自取灭亡。朝野对日本改革的批判成为一时的风尚。

证据三:李鸿章评刘锡鸿:“云生横戾巧诈,日记虽可动听,物望大众对其人品的评价)殊不见佳。”总理衙门大臣沈桂芬评刘锡鸿:“刘云生天分高,以能贬刺洋人、邀取声誉为智,此洋务所以终不可为也。”


(3)该学者提供的三则证据是从哪三个视角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三则证据能否有助于证明其观点?为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刘的日记是否能如清政府所期“有益于国”?又是否“有益于”后世历史研究?
2022-04-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