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2 道试题
1 . 工厂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按时上下班、三班倒、不准闲聊、定时进餐等。对其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保证机器运转B.追求高额利润C.社会观念进步D.封建制度残留
2023-12-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铜合金斧头的发现,表明当时西亚地区(     
A.农业时代开始到来B.青铜冶炼技术进步
C.青铜普遍用于农业D.农业生产继续发展
2023-12-1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对于一座大楼来说,仅仅利用外墙玻璃就能把所需热水问题解决,每年可以节省大量的电力或煤气。这反映了新科技革命哪方面的成就(     
A.环境的检测和保护B.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C.建筑行业的新发展D.新材料的开发应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理想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倾向和外交实践。英国在巴黎和会保全了自己在殖民地和全球的利益,和会上取得的成功使英国外交界喜出望外,他们急于重振雄风,以积极的态度介入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当德国在1924年9月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和修改《凡尔赛和约》的请求时,英国单独与德国谈判,劝告德国同意以国际保障方式解决西部边界安全问题,借此打消法国的疑虑,从而不对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设置障碍。从希特勒1933年上台直到他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政府都不愿对希特勒的侵略意图和行径作出适度的强硬反应,而是一味姑息退让,试图以和平方式处理德国引起的问题。

——摘编自倪学德、倪学勇《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的理想主义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在冷战格局下,世界仍受核战争乌云的笼罩,而中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1974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坚持不搞军事扩张。到了21世纪,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倡导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共同维护。同时自1971年以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发展,世界格局如何演变,中国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践行对联合国的支持和承诺,已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新时期,在“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努力通过“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摘编自卢静《中国和平外交的风格与气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推行“理想主义”外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原则。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外交政策的不同之处。
2023-11-21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如表是20世纪早期,民众对待国旗的态度。这说明当时(     
时间民众态度
1919年1月一位读者指出有人在国旗上贴“大减价”“九折”“八五折”等字样,他遂请《益世报》刊文宣传国旗的权威性和神圣性。
1922年8月5日署名为“剑”的作者见一位女子以国旗绣鞋,他表示如此行为是“侮辱国旗,即侮辱国家”。
1924年初有人看到某公司所悬国旗旗色混乱,认为他们“反对共和,轻视民国”,脑子里没有国家观念。
A.共和观念逐渐形成B.社会转型色彩鲜明
C.近代国家认同凸显D.国人思想尚未解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通观东汉迄于唐中叶600余年间客与部曲的演变过程,始终以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来,即逃亡农民依托豪强充当佃客、佃家、私属等,而国家又企图使他们复归为编户。这一矛盾(     
A.推动了赋税征收标准的变革B.是国家陷入长期动荡的根源
C.伴随着均田制的推行而消失D.催生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7 . 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问题,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干部档案复原图册
B.北洋政府任命官员的逸闻趣事
C.有关清朝留学生选官制度的历史故事
D.《国民政府公报》关于文官考试的原件
8 . 辽的地方行政规划,从阿保机时即已开始建置许多州县,后来在设官分职方面也“大略采用唐制”,分设刺史、县令,也有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等名号。由此可知当时(     
A.辽国普遍汉化B.民族隔阂消失
C.民族矛盾缓和D.民族融合加深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了全球范围内的“扶贫奇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利用行政手段对生产资料进行再分配,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铲断了造成贫困的经济根源,为农民摆脱贫困创造了物质条件。通过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使亿万农民走上合作经济发展道路,建立起以农业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农村公有制经济体制。同时在农村建立“五保”供养制度、储备粮制度等初步的社会救助体系,缓解了农村地区极度贫困的局面。

——摘编自白晋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未来展望》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贫困问题,致力于解决过往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识别对象不准、后续动力不足、到户困难、机制不顺等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新理念、新战略,形成独特的习近平贫困治理观。

——摘编自李文《习近平贫困治理观的理论渊源与实践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开展扶贫工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习近平贫困治理观的时代意义。
2023-10-18更新 | 271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69年,时任湖北学政的张之洞建立经心书院,书院的课程为经解、史论、诗赋、杂著等,强调学有根柢,反对空谈心性的理学。1898年他又规定,经心书院分习外政、天文、格致、制造四门,诸生于四门皆须兼通,四门分年轮习,无论所习何门,均兼算学。这说明,经心书院(     
A.为洋务新政培养实用人才B.意欲弱化儒学的影响力
C.秉承经世致用的办学宗旨D.注意借鉴西方教育模式
2023-10-18更新 | 526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