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9 道试题
1 . 下面为近代《纽约时报》刊登的一则关于中国时局的报道。与之有关的事件应是(     
事变后,这个国家被分裂为南北两个部....除非获得充分的安全保障,否则北京当局不愿接受任何东西。就北京当局而言,时局走向取决于目前正在滦州(北直隶永平府,今属河北唐山市)集结的这支北方军队的态度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护国战争D.北伐战争
2 . 17世纪后期,西班牙王室财政拮据,通过卖官鬻爵收敛钱财,购买这些殖民地官职的主要是富裕起来的克列奥尔人(指出生在拉美殖民地的白人)。他们利用王室对殖民地管理松弛的机会,与殖民地总督府和检审厅建立了牢固的联盟,形成地方权力体制的社会基础,使他们能够与软弱无力的帝国政府进行有效的对抗。以上材料从侧面说明(     
A.西班牙海上殖民霸主地位日益稳固
B.克列奥尔人崛起促进拉美独立
C.葡萄牙王室在美洲的特权受到冲击
D.帝国政府克列奥尔人利益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初保持满族传统的宁古塔人,“尚淳实,耕作之余,尤好射猎。近年汉字事件日增,竞谈文墨”。乾隆五十七年,乾隆帝降旨:“盛京等处旗民杂处,而地广土肥,贫民携眷出口者,可藉资口食,即人数较多,断不致滋生事端,又何必查验禁止矣。”乾隆帝的上述举措(     
A.试图改变清廷闭关自守政策B.促使汉语逐渐成为满汉通用语言
C.导致满汉民族交融步伐加速D.推动汉民开始大量移居东北地区
4 .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里称:“今番薯扑地传生,枝叶极盛……闽、广人赖以救饥,其利甚大。”“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故农人之家,不可一岁不种。此实杂植中第一品,亦救荒第一义也”。徐光启意在强调番薯种植(     
A.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B.具有显著的救荒作用
C.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D.缓解了当时人地矛盾
2023-12-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清末新政期间,政府开展教育改革并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不仅要求各中小学堂须开设地理、物理、化学等科目,还须开设“读经讲经”科目,要求“中小学堂宜注重读经以存圣教”。这些规定(     
A.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价值重估B.折射出教育近代化转型的艰难
C.体现了基础教育体系的僵化D.旨在推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弛禁论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信奉。不仅有人上书:“请令各直省普种罂粟花,使中原之鸦片益蕃,则外洋自无可居其之祸。”部分报刊也称禁烟思想“属于不察际会之巨变,未观中西大势,作茧自缚的愚蠢政策”。甲午战争后,部分有识之士提出“鸦片一日不绝,则立宪一日不成,而中国亦一日不可救……因为禁烟与国民体魄、国家财政皆息息相关”“不先禁烟,即开矿亦无用也,即练兵亦无裨也”。在民族独立、平等和共同繁荣的指导下,一场有组织、有目的,以民族为单位的大规模群众禁烟运动逐渐拉开帷幕。

材料二   19世纪末,维新派徐勤等人发起成立了戒鸦片烟会;1905年,福州商务总会设立了去毒会,以辅助官府查缉贩运、销售、吸食烟土为宗旨。1910年,京师和天津相继成立了中国国民禁烟总会及其分会,以废弃中英之间有关鸦片贸易的条约,恢复中国禁烟主权为宗旨,并通过多次的上书请愿活动,最终迫使清政府不得不与英国政府迅速达成新的禁烟协议,展现了民间禁烟力量的锋芒。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长年《晚清民间禁烟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民间对待鸦片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民间的禁烟实践并予以简要评价。
7 . 1926年10月以后,湖南、湖北逐渐取代广州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其中,湖北在极短时间内筹备县农协22个、乡农协3160个,会员超百万人。与此同时,豫、陕、川、直、赣、浙、苏等省参与农协的会员也逐渐发展到900余万人。这反映出(     
A.革命形势发展影响了农民运动B.农民阶级已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出现了转移D.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日益壮大
8 . 下面为1900年美国《PUCK》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描绘了智慧与战争的女神雅典娜指着远处的巨龙,并对坐在龙椅上的虚弱少年说:“首先要教会中国人什么是文明。那条龙在给我们带来麻烦前必须被干掉,你不动手那我就亲自来。”该漫画反映出(     
A.中外势力已开始联合绞杀义和团B.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引发列强担忧
C.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D.西方列强的侵华方式已发生转型
9 . 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一篇报道称:“这一切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公众的安全以及大不列颠的荣誉……两个世纪以来,我们低声下气、忍受侮辱,直到我们认为自身已足以与其抗衡……一雪前耻,让他们为其自大付出代价。在外交上,我们已经证明了我们是正义的……”这一报道旨在(     
A.推卸英国挑起战争的责任B.揭露英国侵华蓄谋已久
C.阐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D.谴责清政府的愚昧腐朽
10 . 1874年8月,明治政府建立了东京女子师范学校,该校在建校时拟招100名学生,后参加入学考试的有193名,74名经考试合格,但坚持到最后毕业的只有15名。地方上的情况更为糟糕,1875年石川县女子师范学校建校时,计划招收80名学生,但参加考试的只有7名,坚持到毕业的只有2人。据此推断(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升B.社会观念转变艰难
C.近代教育体系已经完备D.文明开化成果显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