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为秦汉至隋唐多级政区户籍统计表,从表可知中国古代基层治理(     
秦汉至隋唐多级政区户籍统计表
时期相关记载每乡平均规模
秦汉“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约12500户
两晋“县五百户以上皆置一乡,三千户以上置二
乡,五千户以上置三乡,万户以上置四乡。”
500—2500户
隋唐“百户为里,五里为乡。”约500户
A.组织划分趋于精细B.治理成效日益降低
C.官方渗透逐渐减弱D.政局变动影响突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清代在台湾实行班兵制:兵“皆调自福建各营,三年一换,谓之班兵”。兵丁妻子,无令带往。三年一换。每年自京派出御史一员,前往台湾巡查”。后来准许班兵“年愈四十无子者”搬眷随军,又许兵丁就地娶亲。此举(     
A.保障了台湾的长治久安B.是中央管辖台湾的开始
C.促进了两岸的人员交流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
3 . 《明史》载,太祖制,内臣(宦官)不许读书识字。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于是多通文墨,晓古今。这一变化(     
A.是中枢政治运作变革的产物B.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C.有利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D.体现了皇权受到宦官的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依据如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派遣留学生
          (1862年,北京)
A.清政府正式废除了科举制B.洋务派尝试新的选官途径
C.目的是为了全面学习西方D.中国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
2023-12-3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理学家朱熹提出: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把“人欲”、“私欲”和“天理”对立起来。到明末清初这一观念发生了“巨变”: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王夫之进一步主张“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正面肯定了“人欲”、“私欲”的存在。据此可知(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中国开始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C.人欲战胜了天理并且取得了主导的地位D.人欲私欲在天理范围内获得了一定认同
2023-12-29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某学者统计的明朝嘉靖至万历初太仓银岁出入数对照表(部分)。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太仓银库岁入银太仓银库岁出银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2470000(+)3630000(+)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2200000(+)3700000(+)
隆庆五年(1571年)3100000(+)3200000(+)
隆庆六年(1572年)2819153(11个月数据)2837104(11个月数据)
万历五年(1577年)4359400(+)3494200(+)
A.高产农作物的引进B.一条鞭法的推行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海外白银的流入
2023-12-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社会发展与社会关系】

材料一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材料二   贵族形态从先秦开始,实行分封制,诸侯世袭,具备政权的法定确认。自商鞅推行军功爵制之后,贵族世袭传统被打破,由战国而秦,由秦入汉,先后产生大批平步青云的军功地主。汉武帝时期,世族势力遭到压抑,他去世之后,各项管制政策相继松弛,继任的几位皇帝都很软弱,中央朝纲日渐为外戚和宦官所把持,地方上的世族势力乘机崛起。

隋唐开始推行科举制,科举制是对军功爵制的演进,从此,文武二士都拥有了公平的进入体制内的通道。在政治经济史上,科举制是对世族模式的一次彻底“反动”,平民有了公平的上升通道,从此世族门阀的力量逐渐蜕化,中国社会完成从世族形态到士绅形态的转型。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摘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关系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社会形态演进的次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第二次演进的历史因素。
2023-12-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申报》报道战况:黄海战役“当日击沉倭船四艘,受伤糜烂者三艘,倭船败北后,由我船带回旅顺口赶紧修理”;辽东战役“自本月十五至二十三日,九连城、摩天岭、旅顺口诸处水陆各军与倭奴交战,连获大胜,击毙倭奴无数”。对上述报道理解正确的是(     
A.道听途说报道完全失实B.反映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C.真实呈现了战争的态势D.鼓舞了国人取胜的信心
2023-12-2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谈到:中国本土混乱,使沿边一带汉人大批流入安定的辽帝国国境……契丹人所以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帝国,全靠汉人的贡献,所以辽帝国把汉人当做智慧之源……它的政府组织,完全为迁就汉人而设。这一观点实质上体现出这一时期(     
A.中原汉人集体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迁移B.辽朝完全照搬中原汉族政权的政治制度
C.中原先进文化制度向少数民族地区拓展D.汉人为辽帝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3-12-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亲亲相隐”是指亲属之间相互隐瞒,包庇犯罪,而官府对这种隐瞒、包庇的做法不予惩罚或减轻惩罚。由孔子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当时未被广泛认同。汉武帝时“亲亲相隐”原则影响司法实践,其适用范围也在扩大;汉宣帝时期更将“亲亲相隐原则”确立为法律原则。这折射出汉代(     
A.吸取了秦朝严刑峻法的历史教训B.重视孝道并且以孝治国的理念
C.独尊儒术禁止其他诸家学说传播D.儒学成为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
2023-12-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