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突出特征,它既指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重视和尊重一体、统合的治理制度体系,也指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

要在中央、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要在中央是其基本形式,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的行政区划基础。

统一的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符合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的实际,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展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不仅发挥出政治功能,也发挥出经济、社会与文化功能。

——摘编自卜宪群《大一统民惟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解读材料,自拟一个与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相关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宋太祖倡导武将读书,迫使以前与太祖皇帝“比肩同气”的武将接受“君臣大义”与尊卑之别,而其他所谓“宰相须用读书人”的说法,在当时更多只是一种导向。宋太祖重用文士的根本出发点在于(     

A.崇文抑武重建政治秩序B.构建以文治国的国策
C.推动科举取士制度发展D.促进传统儒学的复兴
4 . 1905年,京师大学堂鉴于英德美日诸国均“以体育为法,而养成国民气节”,特举办第一次运动会,希望造就“临事不辞职、事君不惜死”之人才。该运动会反映了(     
A.师夷长技的自强精神B.近代学制的完善
C.新旧并存的救亡思想D.革命道路的探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51年3月18日,毛泽东致函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吴景超、朱光潜等去西安附近看土改,影响很好,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在这里,毛泽东指示(     
A.应赋予人大代表以充分的权力B.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C.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D.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
2022-11-27更新 | 3430次组卷 | 25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从秦至汉武帝之前,对商鞅变法正面评价最为普遍;从汉武帝至清末民初,商鞅变法饱受批评;清末民初至今,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这表明(     
A.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B.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C.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建中元年(780年)颁行了新的赋税制度——两税法,规定:地方官府量出制入,将诸项税收合并为一总额,按照户税、地税两种征收方法分摊到每户百姓头上。户税按户等征钱,其标准兼顾人丁与资产,地税则是履亩纳粮。由此可知,该税制的实行(     
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B.抑制了唐代社会土地兼并的现象
C.解决了政府财政问题D.利于政府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8 . 唐太宗认为“人才有长短”,“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于是任命刚正不阿的李道裕为刑部侍郎,不通经史但能秉公办事的戴胄担任大理寺少卿一职;他还提拔了不少关东的普通地主,如魏征等,并广泛听取官员的意见。这说明唐太宗(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
C.不兴土木,休养生息D.保证农时,轻徭薄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与汉印严谨、整饬、端庄典雅的基调不同,两晋南北朝的印章渐失匀整、工稳气象,而趋于恣肆消散,章法自由率意,印文纵放不羁,且将军与武官的印章逐渐增多。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受政权更迭、战乱频繁的影响B.外来文化的影响深刻
C.民众的审美取向发生巨大变化D.士族门阀制度的兴盛
10 . 孙中山认为“立法、司法、行政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此弹劾权及考试权实我国之优点,吾人采取外国良法,对于本国优点亦殊不可抛弃。”为此,他主张(     
A.改科举为学堂选官,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
B.融合传统的考试监察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C.甄别措施以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取代传统的“官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