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监督。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设转运使(管财政)、提点(管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除安抚使用武人皆用文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 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等,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 它的焦点在宋代。……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地方官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的观点,结合所学写出相关的史实。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夏季宁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较之人文主义,主要在下列几点有了新的发展:一不仅是 在自由和个性解放上继续追求,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其次是提高到哲学角度论述问题,用无神论完全否定了任 何宗教与神学。再一个是为未来的“理性”社会即思想家们的理想社会描绘了一幅蓝图。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摘编自陈独秀《新青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启蒙运动对人文精神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3)围绕“思想启蒙”写一段感悟。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夏季宁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诸子学官一时并罢;建元六年,“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及文学儒者教百人”;元朔五年,开办太学,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摘编自《汉魏六朝时期的教育变革》

材料四:如图为轮台古城遗址,它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城为“奎玉克协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汉朝在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
(2)材料二出土文物实证了秦始皇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与哪项措施有关?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汉朝设置的机构名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突出的历史特征。
2024-05-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筑长城,意在阻止匈奴南进,减少对新政权的威胁,但不能阻挡住匈奴和汉族之间的交往。王莽采取对少数民族歧视政策时,大臣严尤援引秦始皇筑长城“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进行批评。到了唐代,唐太宗被各部落尊为“天可汗”,还特意修了一条“参天可汗道”,方便往来,加强联系。“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深刻的反映着他的民族观念。

——摘编自田小飞、王延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民族观》

材料二: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据《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概括秦汉至唐朝民族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为实现“对边疆地区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的创新措施?归纳元朝的边疆管理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和元朝边疆治理措施的共同作用。
2024-04-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有一片宛如水槽的海域,有人戏称它为“上帝遗忘在人间的脚盆”。这里不仅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古代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帝国进入极盛时期,把古代东方的几个文明中心都囊括在里面了。帝国境内有70多个民族,它们之间在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传统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为了维持帝国的社会秩序,统治者基本保留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内部结构,并允许被征服地区保持自治权。但是,这种地区间的差异性又往往是波斯帝国内部分裂势力得以滋生壮大的根源。大流士即位前后,席卷帝国的叛乱或起义证明了帝国并不稳固。所以,大流士在局势稍微稳定之后,就开始著名的改革运动。而大流士的改革正是通过政权的力量把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调整到和平的、有序的、理性的最佳状态,并由此影响到对外交往。

——摘编自于卫青《波斯帝国》

材料二   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线路示意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化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达中国……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了一个罗马商战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波斯帝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概括帝国统治者为稳定帝国政局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特点。
(3)公元前6-15世纪这一区域出现若干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请阐释公元7世纪兴起于亚洲的帝国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
2024-05-0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下表是元明清三代管理西藏、蒙古措施的对照表


元朝明朝清朝
西藏封授僧俗首领;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民;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遣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蒙古设行省重修长城,订立和议;接受册封,恢复贸易。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盟、旗两级管辖,任用蒙古王公。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至少3例)。
(2)结合所学,填写材料二表格中①处的机构名称。并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两代对蒙藏地区管理的共同特点。
(3)结合以上材料归纳古代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政策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
2024-01-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宿迁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统测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地铁建设的酝酿和筹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地铁建设从战备工程回到市内交通运输上,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建成试运行,标志着上海的城市交通进入立体化时代。

材料二   上海地铁开工建设到现在30年了,已经形成19条线、772公里、459座车站的大网络,通车线路总里程位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

材料三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于2023年7月正式开通运营,并与上海地铁11号线实现“双11”交会。苏州、上海这两座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实现了轨道交通系统的跨省市互联互通,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上海地铁建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海地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4113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这些文件统称《奏订学堂章程》。颁布后,在朝野的合力推动下,新式学堂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塾,最终成为定局。传统风俗教化也转变为社会教育,普及识字,推广新知。而全盘接受西式教育体制及其知识系统,导致中国的知识体系前后两分。因操之过急,以及官绅趁机渔利,期间也出现名实不符等诸多弊端,加重了民众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各地毁学风潮此起彼伏。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后,革命人士对教育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倡导培养新型国民,他们将具有独立的人格、开放而自由的人生价值、新型的国家观念和建设新型国家的本领。从本质上讲,这种新式教育是受西方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也是以人为本的。从国民教育的思路出发,民国初期的教育家又具体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美感教育,三者相辅相成,旨在将培养新国民落到实处。

——摘编自郝莫云《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新式学堂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新式学堂存在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新式教育发展的特点。
9 . 救亡图存是贯穿中国近代始终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有四次大变革或变革的尝试……这四次改革都是中国和列强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加上丢失领土乃至亡国的危机感,在激发了统治集团和民间变革图存意识的情况下,逐步实施的。然而,这些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戴鞍钢《晚清史》和黄治军《大清灭亡启示录》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四次变革尝试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从背景和失败原因的角度归纳四次变革的共同特点。

材料二   自清末以来,中国思想界出现一股尊西崇新的大潮。时人认为西方便是“新”的模板。国人将世界分成新旧两部分,而西方便是中国想要进入的“新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部分改变了这一思想态势,原本被模仿的现代文明即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未来文明。梁漱溟不无夸张地说,中国的西化潮流很快“退落,成为过去之事”,“其转捩就在头一次欧洲大战中;从那次大战后到现在,完全为另一潮流所代兴”。

——摘编自周月峰《以“未来”否定“现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战后中国思想界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新变化出现的原因及对中国革命发展的影响。
2024-01-0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赋税摊派“当先富后贫,自近及远”。富者多担、贫者少担的赋役征收原则和形式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宋代制度规定“灾伤二分至五分为小饥,放税在二分至五分之间……为大饥,放税也在七分至十分之间”。北宋还新创多种赋税缓征制度,如展限即在缴纳期限外再给予延迟缴纳的明确时限。这种赋役制度发挥了保障财政供给和调节贫富、维持稳定的双重作用。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高峰期,形成了教荒、济贫、扶弱三个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仓储备荒、突伤赈济、日常救助等措施。

——摘编自黄纯艳《北宋何以“百年无内乱”》

材料二:为进一步巩固对广大西南地区的统治,雍正皇帝在改土归流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开发政策。针对土税繁多且杂乱的现象,雍正采取轻收、划一政策,按内地“摊丁入亩”征收。雍正还在西南地区丈量土地、鼓励开垦,针对大量无主荒地或生荒地,他发牛种,给银两,分房屋以鼓励垦种。开发水路交通也是其措施的重要内容,如清廷在苗区组织苗民修筑公路,所修公路北达四川、东入贵州。雍正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开设学校,批准各州县科举之名额。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三:1865年,来自中亚的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国。1871年,沙俄公然出兵新疆,武装侵占了伊犁地区。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西北军务,全面负责规复新疆。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清军完全消灭了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1881年清廷派曾纪泽赴俄谈判,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次年收回了伊犁。左宗棠曾多次上奏朝廷,阐明新疆设省的必要性,建议在各地设立新的行政建置,直接管理各地民政事务。1884年11月,新疆行省正式建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百年无内乱”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边远地区管理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政府围绕新疆地区的治理举措。
2024-01-0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