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材料一


                                      
A.《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                  B.发生在近代美国的                      C.讽刺“政党分肥”的漫画

度的报告》原件                            一起政治事件

材料二: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做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地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律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是反映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程的三幅图片。
①根据材料一图片所示内容的时间先后顺序,对其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②材料一研究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三幅图片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③图片 B 反映当时美国官员选用出现了什么问题?
(2)文官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一部分。在长期实践中,西方国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西方的文官制度有以下基本特征(     )(单选)
①论功晋升   ②制定政策   ③职务常任   ④公开选举   ⑤择优录用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
(3)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考试的部分内容的对比,中英两国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了(     )(双选)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会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
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第一场试(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试《五经》文各一篇;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A.一个偏向实用知识,一个偏向传统文化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阶段D.英国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评价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2023-10-1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某班正在策划“新中国建设成就”展,有同学收集了下列四幅图片。若按时序进行布展,你认为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2023-12-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各阶段人才流经战国七雄人次(单位:人)

            排序

阶段

1

2

3

4

5

6

7

流动总数

前期

魏7

齐6

赵5

秦5

韩4

楚3

燕0

30

中期

秦24

魏22

齐15

楚14

赵10

燕7

韩4

96

后期

秦17

赵15

魏5

燕5

楚3

齐2

韩1

48

(注:统计样本为国籍相对明确的战国人才,表中诸侯国后的数字为流入人数)
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华夷观念淡薄B.政治人才流动最频繁
C.侧面反映一国综合国力D.百家争鸣的政治反映
4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如图所示四个时期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④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周代在王位和诸侯国国君继承对象的选择上,首先考虑嫡出,若没有嫡出之子,再考虑庶出;在坚持“立嫡”原则的同时,还要坚持以年龄排序的原则,由长及幼,不能错乱。这说明周代(     
A.注重维系政权继承的稳定性B.官僚政治的巩固须借助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前提与基础D.儒家“尊老敬长”礼制成为政治准绳
2023-10-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6 . 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精神和口号,以下不同时代的精神或口号,按其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③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④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④①③D.①④②③
7 . 民族交融。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各民族迁徙汇聚、冲突交融的历史。


(1)图片所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互动的史事,按朝代排序。(填涂字母)。

A 长城示意图                                      B 澎湖巡检司印                                     C 孝文帝改革                           D 西夏货币                      

E 文成公主入藏(壁画)                                   F 西域都护府复原图                                 奴儿干都司          
朝代顺序:A:①____;C:②____;D:③____;G:④:____
(2)图片C所示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自他之后,北魏皇帝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等。这当与文帝改革中哪一措施有关(     )(单选)
A.用汉语   B.采汉姓   C.学习汉族礼法   D.与汉族贵族联姻

(3)对图D从民族交融的角度进行信息推测,合理的是(     )(双选。选对一个,多选或少选不得分)
A.从构字特点看西夏文字脱胎于汉字   B.该货币仅在西夏地区流通
C.从形制特点看西夏货币取法于中原   D.该货币或是海上丝路兴盛的产物

(4)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变化,下面地图中,南宋时期的形势图是(     )(单选)
A.B.
C.D.

(5)民族的交融也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下列科技成就中能够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单选)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本草纲目》

材料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习近平,2019.9.27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


(6)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各民族互动交往的史事?
2023-12-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8 . 如表为小豫同学在研读某部中国近代史著作“第二章全面内战的烽火”的章节目录后整理的排序情况。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第一节军事调处的失败(注:即和谈失败)
第二节国民党的全面军事进攻国共双方的军事动员国民党的重点军事进攻国共关系的最终破裂
第三节国共双方的军事动员国民党的全面军事进攻国共双方的军事动员国民党的重点军事进攻
第四节国民党的重点军事进攻国共关系的最终破裂国民党的全面军事进攻国共双方的军事动员
第五节国共关系的最终破裂国民党的重点军事进攻国共关系的最终破裂国民党的全面军事进攻

ABCD
A.AB.BC.CD.D
2023-12-2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12月诊断考试(三)历史试题
9 . 阅设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商王)名天乙。见于《世本》及《荀子·成相》篇。而《史记》仍之。卜辞有大乙,无天乙,罗参事谓天乙为大乙之讹。观于大戊。卜辞亦作天戊。卜辞之大邑商,《周书·多士》作天邑商。盖天、大二字形近,故互讹也。且商初叶诸帝,如大丁,如大甲,如大庚。却大戊。皆冠以大字,则汤自当称大乙。

——摘自王国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材料二   司马迁《史记》中列传的最初排序是《伯夷列传》《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开元二十三年奉皇帝的旨意,将“老子、庄子”一篇升为列传之首。放在伯夷之前。清代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唐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开元二十三年敕升於《史记》列传之首,处伯夷上,于昔藏宋刻《史记》有四,而开元本亦其一为。”

——摘编自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

材料三   西人言富国学者,以农矿工商分为四门。农者地面之物也;矿者地中之物也:工者取地面地中之物而制成致用也;商者以制成致用之物流通于天下也。四者相需,缺一不可。与《史记》之言,若合符节。

——摘自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1)根据材料一,简析王国维认为商汤当称“大乙”而非“天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修改《史记》中列传择序的目的。
(3)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研究《史记》的特点,并概述影响学者研究《史记》的因素。
10 . 将下列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史实,按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23个国家向联合国提交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并以压倒性多数票获得通过。
②一袭灰布中山装的周总理走上讲台,第一句说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他说,虽然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客观存在,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③戴高乐总统向法国外交部下达指示:“从国际法的观点看,只有一个中国,而且所有中国人都这样认为。”
④中苏实现高级会晤,并指出:“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A.②③①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