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目录是一本著作浓缩的精华,目录研读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为《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前二个目录中的其中四章,对此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模仿苏联模式(1949—1957)与寻求中国道路(1958—1965)
一边倒:毛泽东和斯大林
百花运动
万隆方针
大跃进的经济策略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②③④①
2023-04-26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德才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硬核提分(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列卡片摘录了近代以来一些时段上海道路的命名情况:


       ——摘编自刘云耕主编《上海市路名大全》


结合所学知识,将卡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依据至少2张卡片的内容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出卡片排序,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4-21更新 | 42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3 . 某校集邮协会组织校内邮展。他们计划以中国邮政2022年8月发行的《中国篆刻》邮票作为展示框素材,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邮票A:
秦·宜阳津印
邮票B:
唐·中书省之印
邮票C:
战国燕·外司炉鍴
邮票D:
汉·朔宁王太后玺
铜印,秦代管理宜阳县渡口官员的官印。印文小篆。宜阳,旧韩地名,秦时设县铜高鼻纽印,为唐代官印。印文笔画以铜条弯曲焊接成。印背刻楷书“中书省之印”铜鼻纽印,因印面“炉”字与货币文字相同,推测为铸币官之官印。印文为燕古文字金质龟纽印,为反王莽义军首领之一隗嚣(朔宁王)为母亲镌刻。印文兼小篆和隶书特点
1.若以邮票中的印章出现先后布置展览框,以上邮票排序应为:(填写字母)
排序1:邮票___→排序2:邮票___→排序3:邮票___→排序4:邮票___
2.请根据邮票及说明,结合所学,解答以下历史问题:
(1)“宜阳津印”除能反映秦代印章制度外,还能体现当时:(选三项)___
A.行政区划演变     B.航运交通发展     C.统一文字政策     D.三公九卿设立
(2)根据所学知识,“中书省之印”说明中的“”处应是:(单选)___
A.草拟诏令的部门     B.审核诏令的部门     C.执行诏令的部门     D.管理赋税的部门
(3)专家推测“外司炉鍴”为铸币官之官印,其研究方法是:(单选)___
A.参考名家史论     B.借助史料互证     C.利用科技手段     D.查阅官方档案
(4)汉代礼制,只有王、列侯、太子、丞相、大将军方可使用金质龟纽印。隗嚣未受汉朝廷册封,却僭用龟纽金印,说明当时的时代特征是:(单选)___
A.王纲解钮       B.三国鼎立     C.民族交融     D.边疆危机
3.邮票设计者将印章、印蜕(印章钤印在纸上的图样)、印面共同呈现在方寸之间。其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印章的各部分特征,展现更多历史信息。请根据以上材料完善下列填空。
印章特征:印章有金印、铜印等不同材质→历史信息:反映各时代___的不同。
印章特征:印章有镌刻、焊接等不同___→历史信息:反映各时代手工业水平、技术的不同。
印章特征:印章有___→历史信息:历代印章、印玺设计规范或礼制规定的不同。
4.如果邮政部门增加一枚邮票,选用教科书中《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作为素材(如下图),对于反映中国唐代以前历史发展的整体面貌,具有怎样的补充意义?
驼钮金印。呈现典型的晋代官印文字风格。魏晋时期颁少数民族官印大致有几个特点:一是首字多有“魏”或“晋”字,以表明至高无上的权威;二是官印中多有族名;三是赐给归附投降的少数民族首领多有“归义”字样;四是印钮多为驼钮。
5.2009年,中国篆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网中对于“中国篆刻”有如下介绍:

篆刻艺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印章最初被用作签名或权威的标志,但后来被所有社会阶层和亚洲大部分地区使用。……非常多样的图案是艺术家想象力和文化的结晶。作为书法和绘画的工具,印章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表达了整个(中华)文化对人类和自然的看法。今天,印章继续用于官方文件和私人信件。尽管了解复杂文字的人越来越少,但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仍在练习篆刻艺术。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中国篆刻能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
2023-04-14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各民族迁徙汇聚、冲突交融的历史。正是在这种交流互补中,中华文明的内涵更加多元丰富。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将图片所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互动的史事,按朝代排序。(填字母)

2.图片C所示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自他之后,北魏皇帝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等。这当与文帝改革中哪一措施有关(     
A.用汉语B.采汉姓
C.学习汉族礼法D.与汉族贵族联姻
3.图D所示为西夏货币,有人说它是民族交融的典型体现。下列对西夏货币历史信息推测合理的是((双选)(     
A.从构字特点看西夏文字脱胎于汉字B.该货币或能见证西夏的商业规模
C.从形制特点看西夏货币取法于中原D.该货币或是海上丝路兴盛的产物
4.若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治理”这一主题,较为适切的史料当选图____与图______。(选字母)
5.“历史”的本质是基于材料与视角的解释。就上述材料,如转换历史视角,可重新拟定的研究主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教育

19世纪读写能力的普及首先是欧洲文化史的一个进程。其源头可追溯至宗教改革时代或18世纪倾向于实用性教育的全民启蒙运动时期。精英们对读写能力普及的反应是矛盾的。一方面,开启理智的阅读和规范文化实践,对普通民众进行启蒙祛除迷信,这似乎是自上而下的文明化、现代化的实施和对民族融合的促进;另一方面,精英对大众文化解放仍存有疑虑。大众文化解放的同时,也和提高大众的社会和政治地位的要求相勾连。权力和文化拥有者的疑虑不无道理。

——摘自[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概述“读写能力普及”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看待“精英们对读写能力普及的反应是矛盾的”,运用所学加以阐释说明。
要求: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问题。

(2)依据材料,评述20世纪初对“教育”的认识

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要紧任务。

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倡导全党全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3)请为上述四则不同时期的材料排序,并说明理由。
2023-03-31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以助推新时代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为目标,学界加大了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的研究,并取得了众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依据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下列研究主题排序正确的是(     
①敌后作战组织实施与实际效果
②解放城市及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③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走出危机
④捍卫国家安全与出兵决策研究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7 . 将下列内容按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西里西亚纺织业重镇——彼得尔斯瓦尼达渥的职工们在企业主的住宅下唱革命歌曲,遭到军警毒打和逮捕。次日,愤怒的工人起来战斗。
②俾斯麦说:“德国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当代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演说和议会的决议……要凭铁和血。”
③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要成为世界帝国”,获取“阳光下的地盘”。
④“应该规定,凡(德意志民族)俗世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A.②①④③B.④③①②C.③④②①D.④①②③
2024-01-10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五)历史试题
8 . 信息技术的演进。

人类不断追求更快更好地传递信息,信息技术发展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有学生开展了以“信息技术的演进”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信息传递方式

(1)将下列古代信息传递故事与示意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字母)

A.传递敌情的烽火B.希波战争中马拉松战役报捷的雅典信使C.《吉尔伽美什》记载了打探洪水消息的鸽子

活动二: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2)①下列各项中,助力“地球村”形成的信息技术有(双选)
A.高速铁路   B.计算机   C.互联网   D.有线电报
②按技术发明或应用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下列材料排序。
A.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助手沃森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一路大叫“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B.国内第一笔电子商务交易成功:中央电视台的王轲平通过网上银行服务,从世纪互联公司购买了10小时的上网机时。
C.高能物理所的吴为民,从北京向瑞士日内瓦发送了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
(3)活动三:感悟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选项正确的有:(三选)
A.信息科技产品有助于突破信息交流传播的时空限制   
B.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多样文化的交融与共享   
C.信息技术进步既拉近社交距离也削弱人口流动意愿   
D.诸多信息科技产品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呈现传播方式E.信息技术虚拟化的特征使人不受限制表达个人情绪
2023-03-21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人类工具。

在长期的人类文明演进中,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创造了工具,同时工具又不断改变了人类。某教师布置了开展关于“人类工具”为历史主题的自主性学习任务,要求如下

任务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的工具。


(1)将下列内容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写对应的数字)



任务二:收集关于各类工具的文献记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②“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鉏夷斤劚,试诸壤土。”

③“陆家宅辟轧花场,土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天然淘汰慨乡庄。”

④“每辐用水筒一枚,前仰后俯,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为轮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


(2)①按工具发明或改进的时间先后,将上述材料排序,正确的是(单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②比较全面介绍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的文献是(单选)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任务三:感悟“工具背后的人类智慧”。


(3)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涂字母)
   
工具人类的智慧
①____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②____远洋航海中使用的仪器
③____西亚地区最先掌握冶铁技术
④____中国古代领先的天文观察仪器
⑤____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⑥____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行业

2023-03-2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人民创造历史
(1)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先后涌现了许许多多值得称颂的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将下列历史人物进行排序。(填涂字母)

(2)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不同领域呈现出了众多杰出人物。将下列人物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填涂字母)
A徐光启        B希罗多德        C徐霞客        D伊本·西那
农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医学家
贾思勰
王祯
_____
裴秀
_____
司马迁
塔西佗
_____
葛洪
李时珍
_____
(3)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下面这组拍摄于20世纪初期的照片中“华工”所做历史贡献是(     )(填涂字母,双选)
A.为一战做出了巨大付出B.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C.为协约国胜利作出贡献D.帮助中国政府收回山东主权
(4)恩格斯强调认为:“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你对“人民创造历史”这一主题的理解。
2023-12-05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