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94 道试题
1 . 明朝以前,进士及第后即授予官职,依据行政成绩进行升迁。明制进士及第后要留在中央政府读书,三年后再加一次考试,成绩好的得入翰林院。在此期间,他们一面读书修学,一面获得许多政治知识。明代的名卿贤相多从进士、翰林出身。这表明,明代翰林院制度(       
A.培养了大批政治人才B.阻碍了官僚体系的流动
C.扩大了国家统治基础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023-02-1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代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监控和节制各州,然而路级诸司职任有交叉而各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这一做法(       
A.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B.提高了行政效率
C.确保了国家统一安定D.抑制了武将势力
2023-02-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初实行租庸调制,以法定成年男子数量为征收依据。唐中后期推行两税法,以拥有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确定征收户税的等级;同时,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这些变革(       
A.统一了全国的税额B.适应了土地变化的现状
C.减轻了百姓的负担D.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2023-02-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308年,匈奴刘渊称帝,国号汉。其历史根据是“吾又汉人之甥”,现实考虑则是“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这一做法(       
A.重在攀附华夏祖先B.消除了民族隔阂
C.旨在彪炳正统地位D.奠定了统一基础
2023-02-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韩非主张“以法为教”,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战国末年《吕氏春秋》则体现了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的特点,并不追求一个内在的思想系统,而是力图把各家思想融为一炉。这一变化反映出(       
A.百家思想的对立与冲突B.思想融合与趋向统一
C.政治统一推动社会变革D.统一成为人们的共识
2023-02-15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是近代历史的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中华民族本部多为汉人,苗瑶各土司杂居其间。西北各地,则为满蒙回藏诸民族所居,同在一国之中,休戚相通,谊属兄弟。前此为一姓专制时代,各私其种人,故多为不平等之制度。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不问何种何教,权利义务皆属平等,无所轩轻。

——《共和国教科书新历史》(1912年)

材料二   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治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国民党敢郑重宣称,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中华民国。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概括材料一中民族观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概括说明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民族观。
(3)相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的民族观有何新的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近代民族主义的认识。
2023-02-15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已超过美国;2019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跃居世界第一,已超越美国,同年,中国的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已达到了美国的0.66。这说明我国(     
A.基础设施世界领先B.教育经费逐年增加
C.科研水平实现飞跃D.综合实力超过美国
2023-02-15更新 | 165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从1999年到2005年,全国人大共制定、修订与贸易有关的法律20件,国务院制定和修订行政法规47件。在3948项行政审批项目中,取消1195项。其出发点是(     
A.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B.大力推进财政税收改革
C.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D.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9 . 1991年3月2日,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的社论。文章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同志开始懂得: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这篇文章(     
A.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共识B.利于推动思想进一步解放
C.标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受邓小平“南方谈话”影响
10 . 1964年4月,在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时,国家计委提出的投资顺序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但不久后投资安排顺序变成了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其原因是(     
A.大跃进的影响B.国民经济调整C.国际形势紧张D.“四化”目标提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