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1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反映的是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和粮食耕种面积的变化情况。这一变
化源于当时苏俄(联) (     

A.农村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B.坚持以农业建设为中心
C.农民建设苏维埃的热情高D.适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印度、中国、巴西、阿根廷在20世纪前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概况。这一状况带来的影响是(     

国家

国民经济发展的概况

印度

使用动力机械50人以上的企业从1914年2874家增加到1921年3955家

中国

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资本是6200多万元,1920年增为15500多万元

巴西

大战期间创立新企业5900多家,1928年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

阿根廷

羊毛、牛油和肉类的输出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小麦输出量居世界第三位
A.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侵略B.殖民地与宗主国间矛盾的激化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D.帝国主义对亚非拉掠夺的加剧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英、美、德、法四国通过资产阶级宪法的颁布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如下表)。
这反映出 (     

A.政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B.资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C.欧美主导世界政治的发展方向D.共和体制的确立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7日内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小华同学为探究性学习收集和整理的素材。据此判断,小华同学这次探究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

世贸组织正式成立并开始运作

1999年

二十国集团成立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9年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首次召开
A.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形成B.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C.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国际治理机制的发展
5 . 1970年6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指出,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由此可见,美国政府(     
A.竭力压制社会运动B.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服务开支D.致力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革命推翻了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政权,而代之以工人和农民的政府。废除地主富农的无限权力,把土地交给农村的劳动群众使用;没收工厂,把它们交给工人管理;同帝国主义决裂,结束掠夺性的战争。”这表明(     
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伟大尝试B.无产阶级领导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7日内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仍然面临民主革命与改革的艰巨任务亟待完成。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A.印第安土著居民受历史文化传统束缚
B.独立前殖民者实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遗毒
C.该地区并未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冲击
D.美英等国长期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203次组卷 | 8卷引用:新疆伊犁州“华-伊高中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77年,美籍英国人斯坦利完成了从东向四横贯赤道非洲的探险,斯坦利所著的《穿过黑暗大陆》一书成为轰动欧美的畅销书。他有关修建铁路,开发富饶的刚果黄金资源的宣传,引起欧洲王公大臣、富商巨贾的极大关注。这表明,斯坦利的探险活动(     
A.引发了欧洲殖民者的黑奴贸易B.刺激了殖民者全面侵略非洲的野心
C.体现了英美勾结准备瓜分非洲D.践行了殖民者的“有效占领”原则
9 .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这些革命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它们在1763年以前就在扎实地进行着。另一个特点是,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科学理论,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反之亦然:政治影响了科学,政治还影响了经济。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部分)

领域

时间

国家

发明

空间技术

1957

苏联

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1958

美国

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61

苏联

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

1969

美国

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

原子能技术

1945

美国

成功地试制原子弹

1949

苏联

试爆原子弹成功

1952

美国

试制成功氢弹

1954

苏联

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计算机技术

1946

美国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1958

美国

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的技术成果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集中涌现、相互赋能和加速应用,正在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迭代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仍存在一些“中梗阻”问题,包括有利于支撑实体经济、构筑先发优势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供给仍显不足,制约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依然存在,推动新技术市场化应用的激励政策和监管政策存在不完善和滞后,促进新型转化载体建设的统筹设计不足等。

——丁明磊《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史实佐证科学革命“在1763年以前就在扎实地进行着”并简述其“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结合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说明“政治还影响了经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支持的重大科学理论,指出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发展的国际形势。请各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材料二所述的三大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
(3)“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科重要功能。根据材料一、二、三,从政府和个人两个角度,阐述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爆发的时代背景下,打破“中梗阻”、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途径。(阐述要求: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历代王朝在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流与冲突中,逐渐产生了“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边疆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使用了“专辖之内洋”“公共海洋”“万国律例”等近代国际法术语。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在沿海地区、海岸带、海岛上建立军事设施并派兵驻守。民国初年,政府每交涉边务时,中方必然“查察地势,会勘情形”。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边疆教育计划大纲,明确表述“国境之边界或边缘地带,谓之地理的边疆”。由此,在国人边疆观念之中,对边疆外围的认识不再是漫无边际的空间想象,而是形成了一道稳定而明晰的边界线。

——据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美国人视开疆拓土为上帝赋予的使命,不断向西扩张,把陆地边疆推进到太平洋沿岸。受马汉海权扩张理论和特纳的“移动边疆”理论影响,19世纪末美国依次获取了夏威夷、菲律宾、波多黎各等海外殖民地。二战后,“战略边疆”被美国纳入边疆观念的体系中,并逐步向全世界乃至外太空扩张。1960年,肯尼迪政府提出“新边疆”政策,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以此阻止其向苏联靠拢。1981年,里根政府首次提出“高边疆”战略,后将其列入国家开发太空的军事、科学计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利益边疆”概念,明确强调“商业发展到哪里,我们的国家利益伸展到哪里,军队就应该跟到哪里,不管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

——李朝辉《中美两国边疆观形成与演进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边疆观念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美国边疆观念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边疆安全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