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戒庵老人漫笔》(明朝中期李诩著)记载了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的事迹:他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拿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积累了大笔钱财,成功致富。由此可见,当时(     
A.人地矛盾突出大量开垦荒地B.农产品商品化大幅提高
C.传统农业出现明显转型趋向D.土地经营模式有所创新
2024-06-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四)-高中历史
2 . 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边疆两大对手辽和西夏的评价。他忧心忡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定居的农业社会),有行国(游牧社会)……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主要反映了(     
A.北宋积贫积弱无力对抗北方民族政权B.北方民族政权向中原农耕地区拓展
C.北宋最高统治集团具有强烈忧患意识D.北方少数民族业已完成封建化进程
2024-06-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四)-高中历史
3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64次组卷 | 126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结合所学概述列宁的“后退”措施在农业方面的体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上主要的改变是什么?如何评价斯大林体制?
2024-06-10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性测试历史(必修)试题
5 . 社会进步推动教育发展,而教育发展也推动着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传统教育,发展到鸦片战争以前,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它是封建社会结构下的教育,在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上起支配作用的是科举取士制度。这种传统教育,在创造和传承中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起过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王炳照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1860年冬,主持外交的恭亲王奕䜣奏请设立专门学馆以培养请练外国语言文字的翻译人才,他说:“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各国均以重赀请中国人讲解文义,而中国迄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1862年8月14日,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启动关防;英文馆开学,延请包尔腾充任教习,教授英语等课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近代教育兴起的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对中国教育有什么历史认识。
2024-06-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一中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材料三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

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

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中国

西欧

中国

西欧

1500年

25

17.9

600

774

1600年

29.2

19.9

600

894

1820年

32.9

23.6

600

1232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
2024-06-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一中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知识界兴起了中国社会性质大讨论。学者王礼锡在《中国社会史论战序幕》中指出:“需要找出中国社会的前途。具体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本主义革命?亦或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还是封建主义?”。这说明当时的知识界(     
A.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B.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
C.认同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D.对社会性质认识趋于一致
2024-06-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一中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8 . 史载:“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一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中国主权不完整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卷土重来
③官僚资本主义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大、发展过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6-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一中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辽东半岛),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该措施是(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B.组建八国联军侵华
C.联合德、法干涉还辽D.修建满洲中东铁路
2024-06-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一中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10 . 同治年间,清政府在给英国公使阿礼国的节略中明确提出:中外“且亦各有国体及自主之权。如时势可行,及无碍国体政权者,中国原有自主变通之法;其窒碍难行者,无论不能勉强。”据此可知,当时的清政府(     
A.民族意识和主权意识增强B.放弃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C.强调改革政治制度的意图D.反对与列强协商解决问题
2024-06-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一中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